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本系列只是回忆,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随笔而已,既不映射现实,也不预测未来。楼市的历史有点儿特殊,总能让人感觉庆幸或后悔。
但这就对了,所谓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一次次的侥幸和错失机会。后悔也好,庆幸也罢,往事就在这里。
一、
先说几个地名,看北京有多少人还知道。二闸湖、砖厂炮司、裕丰仓、三块板儿、齐家菜地、石家大车,
其实这些地名的具体地点我也说不清,只是去永安里串门听来的。尤其是对炮兵司令部感兴趣,总想去看看大炮,但人家说早就没了。传说石家和齐家是当地的大地主,当时征用的土地也都是他们家的。当然都是给了钱的,只不过后来又主动上交捐献了。
我印象中80年左右,在永安里南边,也就是现在华侨村的位置见到过井口,旁边还有个碾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保留下来的。
人们总说百万庄是北京的第一个大型社区,其实不是,那只是高级别的宿舍区而已。真正的第一个社区其实就是永安里,一开始就是为了安置天安门附近的拆迁户准备的。当时两个地方,除了这里就是虎坊路小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楼房院儿”,传说还是用人民大会堂的剩余物资盖的。但其实不可能,利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材料而已,哪能剩下盖这么多楼的物资啊?
都说永安里的居民素质高,那是肯定的,如果觉悟不高也不能到这里“永安”啊。当时出了二环就是坟地菜地,绝对的荒郊野岭,让城里人搬到这儿,不好做通工作的。所以当时这里叫“转子房”,也就是周转房的意思,百姓都相信以后北京城内也都建成高楼大厦,那就都能再搬回去了。
后来据说是周总理给起了社区名字,永安里,永远安居在这里。当然也有人说是彭市长给起的,也有可能,但肯定都是领导们的集体决定。
二、
永安里、建国里、灵通观、社科院,这都是的当年的老社区,最少的都得有50年房龄了,还有首汽和煤炭部的宿舍区也是,当年很牛叉的一些单位。而且传说住在这里的家庭都得经过政审,毕竟对面就是使馆区,背景调查不过关的怕出问题。
在永安里东边以前有个凤凰美发厅,国营的。里边有个师傅的手艺特别好,姓什么我忘了,个子不高挺瘦的,腿脚好像有些小问题。当时秀水街的大款们虽然有钱,但都找他来弄头发。我那会儿年轻臭美,也动不动的骑车过来专等他,好像是姓任吧,记不清了。
最可乐的一次是正给我理发呢,进来了好几个外国小孩儿,被保姆带着也来理发。保姆是河南人,弄得这几个小老外也是一口地道的河南腔儿,还很浓厚的那种,怎么听怎么好玩儿,倍儿有面子。
在店里理发每次都能遇到几个大款,从打扮到做派都是绝对的暴发户,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钱。其中一个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楚,明明喷一次发胶一块钱就行,这大哥不去买票儿,直接拍出一盒万宝路,让师傅看着喷,丝毫不在乎旁人的目光。
他走之后理发师傅说,这人的祖上是通惠河码头上赶大车的,曾经也挺富裕。但因为是把式头儿,所以解放后挨了批,弄的别提多穷了。这是有了秀水街才又阔了起来,所以拼命的糟蹋钱,就怕别人还看不起他们家。
三、
都说永安里有特产,那就是三块板的白薯。但永安里是肯定没菜地了,据说是把白薯苗儿也都迁到了郎家园,枣儿和白薯一起种更甜,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不过我倒是见到过一位老住户,说自己就是以前种白薯的。解放后菜地没了,他就进印刷厂当了搬用工,拆迁也舍不得走,也不知怎么的竟然真的留了下来。好像就在灵通观社区吧,那估计这辈子也不会拆了,真的永远安居。
永安里的房子其实也挺好的,四层小砖楼,400厚的墙体,很结实了,保温也不错。而且3.3米的层高,比现在的至少高出40公分,多的半米都打不住。
都知道北京有个蓝靛厂,在海淀世纪城。其实永安里这里也有个蓝靛厂,就是现在的灵通观。蓝靛就是板蓝根,中国最神奇的植物和药物,从癌症到脚气,包治百病。但这东西也是染料,最常见,所以衣服才以蓝为主。在外国这东西还用来美容和纹身呢,看看英国凯尔特人的造型,脸上身上涂的就都是板蓝根,百毒不侵。
四、
这次来永安里的目的就是灵通观。朋友的房子,很麻烦的一件事儿,不提也罢。但提醒大家,如果有祖父母在世,而且父母还有兄弟姐妹,那在父母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一定要让他们提前立好遗嘱。或者干脆就提前过户,免得日后麻烦。
临走的时候朋友送下楼,指着永安西里说臧天朔就住在那里。这我倒知道,祁家园的,他自己说过出身,也算是永安里走出的名人了。但是人已经没了,一代巨星魂归天外,只剩下“朋友”传唱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