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条件允许,打算在天长老家举办一场文艺演出。”
在镜头前,黄宁倩眼神显得十分坚定。这位皖苏两省第一位变性人,曾一度引爆网络,掀起了一个个议论热题。可每当谈及家乡时,她总显得有些遗憾。
曾几何时,面对镜头她说出了“不打算回安徽老家”。那些年,因变性人的身份,家里人承受了太多压力、非议。自从决定变性以来,黄宁倩就活在挣扎与徘徊中。不是对“变性”的犹豫,而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惦念。
可自认事业上没多大成就的她,一直没有回家。似乎,这些年她一直在和自己较劲。变性这事如此、回家这事如此、就连网上征婚这事亦是如此,从她身上,总能看到些许坚强、拼搏。但鲜少有人知道,她曾经也几经挣扎。
一、 天生是个女人
11岁那年,还是男孩子的黄宁倩第一次感觉到痛苦。
在同龄小伙伴眼里,他是一个“假小子”、“公丫头”,几乎没有一个男孩子愿意跟他玩,相反倒有不少女孩子与他“姐妹相称”。这可让黄宁倩十分苦恼,只是他恼的并非别人叫自己是“假小子”,恼的是自己是个男孩子。
做男孩有什么好的?不能穿漂亮衣服、不能打扮的漂漂亮亮,这些想法让他十分苦恼。从那时起,他心里就萌生出了“变性”的想法。
到了初中,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总会萌生出一些奇怪的想法、行为,也容易出现早恋现象。男生追女生,比比皆是。可黄宁倩对女生没有丝毫兴趣,反而内心渴望男生来追他。
由此,他时常将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就连说话也柔声柔气。种种行为表现,让同学们纷纷称呼他为“假妹子”。
此时他非但没因这个称呼恼怒,心里甚至有一丝得意。从生理上来说,他是一个男孩子。但起码有人承认他是“假妹子”,这种近乎于嘲讽的话,反倒鼓励了他。
而黄宁倩也从课本上了解到,自己这种行为是“异性癖”,这种病想要治本,就得做变性手术。自此,他就想攒钱变性成为女人。可对于黄家来说,儿子的行为、思想实在太过超前,实在接受不了。
一个传统家庭,如何接受得了“男变女、女变男”的手术?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不伦不类。在父母的反对下,黄宁倩显得十分挣扎。
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父母之命,最后他选择了父母。父母生育之恩大于天,梦想则终究只是梦想。在父母的期盼下,黄宁倩和一位姑娘结了婚。原以为他“变性”的想法会因这场婚姻彻底终止,谁知结婚当天,这个想法如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当天,黄宁倩在众人期盼中入了洞房。当夫妻两人独处时,黄宁倩却表现得异常冷淡,甚至当晚抱着被子睡了一宿。
之后几年,夫妻俩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这让妻子十分伤心,而黄宁倩内心也备受煎熬。对于娶过门的妻子,他内心并无半点男女之情;对自己,“变性”的想法愈发强烈。接下来是按照父母的设定,做一个男人?还是遵循内心,做一个女人?
彷徨、犹豫、挣扎,当现实与理想发生碰撞后,黄宁倩做了好几年选择题,最终还是决定遵从本心——做一个女人!
2002年3月,他和妻子悄悄办了离婚手续,这桩“有名无实”的婚姻就这样无声无息的结束了。
二、 攒钱做手术
做变性手术,需要钱。
这些年在外打拼,他虽然积攒了些钱,却不够做手术。2004年,幸运女生眷顾了他,江苏一家整形医院同意为他免费进行手术。
得到通知后,黄宁倩急忙赶往江苏。在那里,他接受了人生第一次“变性手术”。那一年,黄宁倩29岁。从那之后,他就成了“真妹子”,由他变成了“她”。变性之后,黄宁倩总算能同其他女孩一样,她内心期盼着能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
不久,她就谈了恋爱。然而这段恋爱并不完美,男朋友不仅出了轨,还嫌弃她“不够完美、不够女人”,虽说这都是分手的说辞,这话却在她心里扎了根。与此同时,因“变性”这事,黄家父母在家乡也备受非议。
无论是男友的刻薄言语、亦或父母那无奈的劝阻,都让黄宁倩内心升起了一份不甘——她要变美,要变成真正的女人!
从2007年开始,她为了变得更美,对自己的面容形体进行了多达23次的手术,完全蜕变成了一名完美的变性美女。
变性,在中国相对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汇。世俗往往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毫不避讳的说,依旧有不少人用难听的词汇来形容变性。在黄家,起初家里人都非常反对。
黄母为这件事流干了泪,而黄父则更加极端,直接以“断绝关系”来威胁。可就算这样,黄宁倩还是做了变性手术,甚至为了更像女人,一次次进整形医院。当问及她为何执着于变性、一再选择整形时,她说:
“既然选择做女人,就做个好女人吧!”
坚持、不言放弃,让黄宁倩备受关注。为此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专门找上门,对其进行包装、宣传,让她步入了演艺圈。
相较于其他人而言,黄宁倩的歌声、相貌、舞蹈并不出众。但这只是和一般人比较,作为一名变性美女,这就是她最大的卖点。靠着这一点,黄宁倩倒也算小有名气,单单那时的出场费,就能过2万元一次。
三、 高调征婚、比赛
正因为特殊身份,黄宁倩总能在网上掀起一波波热议,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便是“网上征婚”这事。
想必许多人还记得“凤姐高调征婚”这事,当年在网上可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与之相同,黄宁倩在网上征婚的动静并不比凤姐小。其实网上征婚这事,自从互联网兴起之后,就有不少人做过,自然见怪不怪。
可谁叫征婚对象是黄宁倩,那这事就有得说了。
这事发生以后,有专人还特地做了“如何看待变性人网上征婚”的调查。这结果不言而喻,多数人还是持着“难以理解”的态度。而在“会选择一个变性人作为人生伴侣”的调查中,更是有超过99%的人说“不会”。
唯独只有一小撮人,表示“能接受”。
从两个调查结果来看,就能看出黄宁倩当初在网上征婚究竟引起了多大轰动。反观黄宁倩本身,却一脸风淡云轻。自从变性之后,她时刻都面临着这种非议。在她的社交账号上,总能时不时看见一些恶意评论。
有人称呼这次高调征婚如同之前参加选美比赛,都是“炒作”。毕竟她现在的身份是文化传播公司的女艺人,利用自己变性人的身份炒作,也算一种营销手段。那黄宁倩网上征婚,真是炒作?
答案是否定的,她之所以上网征婚,为的只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作为内地第一个网上征婚的变性人,的确充满了“噱头”。因此这一消息发布之后,在网上的确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此的看法也褒贬不一。
支持者、贬低者、求爱者、谩骂者,尽皆有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公司的办公电话都被打爆了,就连她自己也不得不换了手机号码。
打来的诸多电话中,其实也有不少人表达了想和她试着接触的想法。但黄宁倩对此还是比较保守、慎重的。虽说她变性成了女人,从外观来看,和正常女性是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和她在一起真需要考虑更多。
首先,便是她变性人的身份。
虽说这些求爱者多数都表示不介意、能接受,可婚姻从不是两个人的事,那是事关两个家庭、好多人的大事。求爱者不介意,那男方父母、亲戚、周围人又是什么态度?
其次,便是传宗接代这一问题。
古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黄宁倩的确变性成功了,但并不具备生育能力。多数家庭接受不了丁克,这桩婚事必然也颇具波折。
除这些,需考虑的还有不少。对婚姻问题十分看重的黄宁倩,自是表现得慎重些。即便前来希望结缘的人很多,她始终没有应允下来。2010年,她在合肥再次接受整容手术,不久便前往杭州。
此次杭州行,只为见一人。
这人是当地一名公司老板,比她大一些。早些年忙事业,也没顾得上家。近年在外打拼,常觉得内心孤寂,总希望身边能有一个人陪着。在朋友牵线搭桥下,两人决定见一面。
初见,地点定在了一家中餐馆。
相见之后,一行人相互交谈。谈话间,黄宁倩时不时关注着这位大老板。能看出来,她很满意。而男方,也透露出些许好感。
称不上一见钟情,倒也互生好感。从那之后,两人常通过手机聊天、对话。从变性那天起,黄宁倩一直都幻想着这一天。她也希望自己如其他女人一般,能有人疼、有人关爱,希望能走进婚姻殿堂。
见到这位老板之后,黄宁倩清楚,他就是她的“白马王子”。之后的甜言蜜语、嘘寒问暖,让其坠入了爱河。此时她想要的不单单是短暂热烈的爱情,更是历久弥新的婚姻,对象正是她的“白马王子”。
四、 家乡
婚姻,是横亘在黄宁倩心头的一道坎。家乡,便是第二道坎。
自从变性之后,在她的社交账号上,常有些尖酸刻薄的语言。在她承受网络暴力的同时,其父母也背负着种种压力。
正如前面所说,黄家是个传统家庭,黄父更是退伍军人。自从有了这个儿子后,一家人都希望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甚至也想让他当兵入伍。结果黄宁倩非但没有从军,还变性成了女孩子。
起初,一家人死活都不同意。可架不住她执拗,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从男生变成女生。自那之后,黄家人在十里八乡算是出了名。每每提及他们家,总会说上一两句闲话。
既定的事实,一家人也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之前以“断绝关系”相逼的黄父,也温和了不少,黄母也时常关心女儿的终生大事,当得知她有了心上人之后,还建议让其慎重选择,不要轻易做决定。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流露在外的真情,让黄宁倩备受触动。为此,她对外表示“暂时不打算回安徽老家”。
不是不回,而是不敢回。
因她变性人的身份,家里人承受了太多非议和压力。若是自己一事无成,回家之后指不定就会遭到乡里乡亲的议论。那时,让父母的脸面往哪搁?为此她说:
“等我事业有成,我会带上心爱的‘他’一起回家。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在老家举办一场演出。”
这一切,只为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
自然,黄宁倩的选择也没有错。在中国,其实还有不少她这样的人。其中多数小时候就表现得十分不同,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另类。可在信念的支撑下,他们都做出了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从他变为她,从她变为他。无论选择为何,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才有了些许争议。
正如前面所说,大多数中国人对“性”都持有保守态度。一旦有超乎常理的事情发生,往往都会被打上不好的标签。就如这变性,就会被冠上不孝、不伦不类等标签。社会的不理解,变性人显得弱势、无助。
然而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归要做些自己的事。变性,仅仅事关自己,不破坏世界和平、没违反道德伦理,人们对此态度或可缓和一些。
自然,如今人们对各种事情的包容度越来越高,变性也不再是个稀奇事,也就给了黄宁倩这类变性人更多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