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会发生;但目前的现状是,只要发生腰腿痛,就喜欢拍片,结果都判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实,真正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发腰腿痛的案例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以下9种疾病,均会引发腰腿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
第一种疾病:臀上皮神经损伤
这种疾病,应该是目前最多发的,它会引起一侧腰臀部弥散性疼痛、可放射至大腿的后方,但不超过膝盖以下。
除了以上症状,您可以尝试弯腰、旋转身体或从坐到起的过程中,看疼痛的症状是否会加重?若是症状加重,但自己又不能明显分辨出具体位置,那您再按压髂嵴中点下方2-3公分处有没有明显的疼痛?若按压时有明显的疼痛或麻胀感,甚至还有疼痛性条索感,这基本与皮神经有关。如图下所示
第二种疾病: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在临床上是比较多简单,一般多见于长期久坐、喜欢跷二郎腿的人群,往往是因为骨盆上的梨状肌延展性不好,出现劳损,引起从下面穿行的坐骨神经受到卡压,从而产生相应的系列症状。
一般以臀部和下肢疼痛为主要症状,在用手触摸梨状肌或臀部坐骨神经(下图紫色)出口处会有明显压痛,甚至向下肢放射。见下图所示
在诊断是不是梨状肌综合征问题时,金标准就是到医院进行超声和肌电图检测。当然,我们也可以自行做检测,推荐以下动作测试:
跷二郎腿测试:坐位时,把患侧下肢跷在健侧膝盖上,把患侧膝盖往自己肚子方向拉,若出现臀部疼痛或是下肢放射性疼痛,再次把患侧下肢快速反方向压平,疼痛随即缓解;提示梨状肌紧张。
第三种疾病:骶髂关节紊乱
这类疾病,目前在临床中,也是非常多见的,可能因为被忽视,所以大家都不怎么熟悉。但至少很多人听说过致密性髂骨炎,其实基本是同一个问题,它涉及的是骨盆里面的问题。
一般骶髂关节问题,最常见于30岁左右的已婚经产妇女,在生完孩子后,都会或多或少产生骨盆的错位;另外一类多见于中老年人,喜欢久坐、久站、跷二郎腿的人群,多表现为臀部区域的疼痛,很少会波及腰部,常表现在腰5以下,也很少超过膝盖疼痛。
目前的诊断措施,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徒手检检测,另一种是拍骨盆的正侧位X片。但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具体判断出是哪一种错位,并不是医生都能判断。
1.徒手检测
主要推荐自己可以完成的检测,相对简单。站立位向前弯腰测试:站直,让家人找到您的腰窝,双拇指按在上面,然后向前弯腰,看腰窝上的拇指变化,若是存在一侧拇指上移,可判定您的骨盆有问题。
2.骨盆片
骨盆片的拍摄,主要自己看看两侧的骨头有无对称?两边都无等高?有没有存在一侧大一侧小?两个孔是否等大等?若是存在哪里有毛病,就提示您的骨盆是有问题的。一般影像科大夫不会报告这些内容,只会报告您的骶髂关节处有没有钙化。
第四种疾病:腰肌劳损
说起这个并,大多数对名字不陌生,但还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总觉得腰部紧张、僵硬、酸胀,就认为是腰肌劳损。
其实,腰肌劳损,它是我们腰部的胸腰筋膜出现了问题,上图中背部白色区域就是胸腰筋膜,它相对在的比较表浅,我们背部的肌肉很多,在维持运动和腰椎的稳定时,都要依赖他们。
但胸腰筋膜就是调节背部肌肉张力平衡的一个重要角色,因为胸腰筋膜不仅与背部的深、浅层肌肉连接,还与前方腹部的肌肉也有着连接,往往在背部肌肉及胸腰筋膜出现紧张、短缩,就会表现出背部的僵硬、酸胀不适。
最常表现为腰部酸胀、紧张、僵硬,特别是夜间或晨起时会比较明显,在活动之后又可以缓解或减轻。
目前,在腰肌劳损上的诊断,还没有哪一种检测方式能精确做出诊断,只能凭借医生的经验及病人朋友的症状描述来判断,当然若是要拍片,可以拍一张腰部的核磁共振,来看肌肉萎缩的情况。
第五种疾病:腰椎滑脱
如上图所示,红圈所示之处,L5椎体相对下面的S1椎体向前移位,这样的状态,就提示您的腰椎不稳定,临床上把这种问题诊断为“腰椎滑脱”。
一般腰椎滑脱,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腰部和骶部区域的疼痛,特别是在您伸懒腰时较为明显,所以一般腰椎滑脱的人都不提倡做小燕飞锻炼。
同时,根据您滑脱的严重程度不同,会牵拉到相应的神经根,引起下肢的疼痛或是放射性麻木;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混淆。
一般检查时,主要可以看您腰部有没有过分的凹陷,若有的话,提示您的腰椎可能存在失稳状态。另外,可以做下图所示的动作测试:
在拉着脚踝施加一个牵引力后,抬起患者的下肢,直到膝关节正好离开检查床面;如果是因为腰椎的关节滑脱失稳,且是疼痛的诱因的话,则会发生背部疼痛,甚至会发生放射性的症状。然后可以缓慢地拉着患者的双下肢从一侧向另一侧摆动,若是在激发疼痛症状的基础之上,症状进一步加重,表明此试验阳性往上、左右抖动时,腰痛明显加剧,提示您的腰椎有滑脱的可能。
当然,要明确诊断,最关键的还是拍腰部的X片,最好是侧位片,更容易看出滑脱的程度。
椎体滑脱程度 分级-Meyerding分级:如上图所示
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分,根据上位的椎体相对下位的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4级
I级:上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不超过下位椎体上缘的1/4;
II级:上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超过下位椎体上缘的1/4,但不超过2/4;
III级:上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超过下位椎体上缘的2/4,但不超过3/4;
IV级:上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超过下位椎体上缘的3/4
第六种疾病:腰椎管狭窄
多见于老年人,在腰痛时,去医院拍片后,大多都会报腰椎管狭窄。一般腰椎管狭窄最典型的症状:间歇性跛行和腰痛、下肢痛的症状会比较明显,症状的轻重常与体位有关,特别在腰往后仰的时候加重。
在行走的时候,手扶大腿,腰向前倾斜、侧弯、臀部向一侧凸出,常常只能走一小段距离,就需要俯身弯腰或是坐下来休息一会,舒服一些,方可继续前行,再走一会又出现。
在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常选择腰部CT即可判断。对于腰椎管狭窄,目前在保守治疗上,基本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注意在生活中,尽量减少身子往后仰的动作;当然最好到医院明确椎管狭窄是啥原因导致的,可能是间盘脱出或是黄韧带肥厚所致,一般要解除狭窄,最直接的法子还是手术处理。
第七种疾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此病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因为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疼痛表现主要是腰痛为主的症状,表现一些或两侧腰部酸胀、疼痛、没力气,在劳累、受凉或潮湿时疼痛症状会更加明显;夜间常被痛醒,起床活动之后可缓解。
症状比较严重时,整个腰部呈持续性的疼痛,甚至可以向臀部、大腿后侧放射,但不会超过膝盖。多见于长期习惯性姿势不良或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史,比如久坐、久站,或长期弯腰工作等。
在检查判断上,可以通过徒手按压腰椎的横突,在第3节腰椎的横突尖处(第3腰椎中线旁开约4公分)有明显的压痛点,部分朋友可以触摸到痛性结节或条索物。
另外,还可以拍腰部X光片,多见于第3腰椎横突尖端有钙化阴影,椎间隙变窄,有终版炎的征象。
第八种疾病:强制性脊柱炎
多见于青少年。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还尚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的(HLA-B27)和环境因素(感染)的相互作用所致。
这种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也就是我们的脊柱,最多见于骶髂关节;常在这些位置出现疼痛及活动范围受限,因为在病变处会有较严重的骨化、纤维化形成
因为这个疾病,发病缓慢而隐匿,在早期不容易诊断,经常与腰痛问题混在一起,导致漏诊;一般会有这样的特点:
①易疲劳:很多人会因为稍微劳累一点,就会出现周身不舒服,基本只要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人都会有此感觉。
②晨僵:病变的关节在夜间长时间静止不动,在早晨起床后会有僵硬感,如同胶粘样的沉重感,起床后经过活动或温暖后症状可缓解。
③疼痛: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疼痛的表现,主要以下肢大关节(髋、膝、踝)首发,为非对称性出现、反复发作与缓解,经常不被大家重视;腰背痛极为典型,主要常见于骨盆上与下背部之间的骶髂关节区域疼痛比较明显。
④脊柱曲度变化:脊柱由下而上的强直,腰椎前凸的生理曲度消失,甚至有驼背畸形;典型出现关节间的“竹节样融合”而活动受限。
⑤关节外表现: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还会出现眼部的炎性症状,如结膜炎所致的眼部红肿、疼痛;也会出现一些难以治疗的足跟痛或是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觉不正常、肌肉萎缩等;在晚期时常会有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在诊断上,除了有腰痛症状外,需要结合影像学,骶髂关节的X片或CT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得查血,因为有90%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检查HLA-B27时,结果阳性,类风湿因子、血沉或是C反应蛋白检查也得查,需要综合判断。
第九种疾病:其他不常见疾病
在腰痛或是下肢有神经放射性体征时,除了以上介绍之外,还得注意一些不常见,但又会出现,比较特殊的疾病。
在临床上,也会见到一些腰椎肿瘤的患者,或腰椎结核的患者,常出现腰部疼痛,自己不重视,能拖则拖,直到疼痛受不了之后才到医院检查被察觉。
当出现夜间痛明显或短时间内消瘦、乏力、盗汗等,务必引起重视。一般情况都不乐观,最好尽早到医院查明情况。
总结
当出现腰腿痛,拍片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时,不要轻易就相信自己的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目前,以上介绍的9种疾病都会引发腰腿痛,甚至还会出现坐骨神经痛,最好多加以鉴别,不然您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我是带您学习健康科普知识的孔医生,码字不容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说法,请帮忙点个赞或是点个关注;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转发!
#谣零零计划##健康科普大赛#@头条辟谣@头条健康@头条健康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