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坐诊的时候,经常听到患者诉苦:
“我膝关节里面有骨刺,最近又疼上了,能手术把它摘除么?
“我足跟里面长了骨刺,疼的不得了,会不会影响我以后走路?”
“医生这是我刚拍的片子,片子上看到好像骨头上长了东西”
骨刺,在骨科门诊就诊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一般患者被诊断为某个骨头上长了“骨刺”,患者会从内心感觉一种疼痛感,就像皮肤扎刺或者吃鱼扎刺的惨痛遭遇,那种疼痛感令人生厌、胆寒,因此骨刺的一个特点,是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骨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那么,长骨刺真的这么可怕吗?骨刺到底是不是关节疼痛的罪魁祸首?
其实长骨刺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我用膝关节和脊柱这两个骨关节系统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下骨刺一说,你也就明白了!
我把老年人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病理发展过程,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水落石出”。
年轻的时候,半月板、韧带、关节软骨水分和糖蛋白充分,弹性很强,关节很光滑,这时候膝关节可以承受身体的重力,并且可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时候膝关节好比一池清水,水深清澈见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开始出现退变,好比池里的水开始干枯,等到水位减少到一定程度,池底的鹅卵石便露出了水面,这些鹅卵石就好比膝关节内增生的骨刺,因此这个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过程称为“水落石出”。
由于膝关节内外侧软骨的退变速度不一样,会导致膝关节内原本平衡的应力出现不合理的应力集中,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骨刺。
骨刺的出现本身是人类的一种保护机制,它的目的本来是帮助关节恢复不合理的应力集中,但是它的生长是不受控制的,往往呈现一种过度修复,过度修复的结果就是会产生新的应力集中现象,因此便恶性循环。
膝关节软骨退变加上骨刺不断形成,这个周期中膝关节内会产生很多垃圾,为了清理关节垃圾滑膜就会增生,关节滑膜带了来更多的血液以图运走这些垃圾,但是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反过来刺激滑膜就会产生恼人的疼痛感。
这时候人们往往会把这种来自于滑膜等软组织的疼痛,归咎于骨刺扎的,这实在是冤枉了骨刺啊。
再说脊柱,脊柱分为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骨5节、尾骨1节。
最常出现骨刺的是颈椎和腰椎,我们身边罹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比比皆是,然而胸椎病或胸椎间盘突出在人们生活中则很少出现。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数学问题,颈椎加腰椎一共才12节,胸椎自己就有12节相当于颈椎腰椎的总和,而胸椎长骨刺的几率却远远低于颈椎和腰椎。数量越多发病率却越低,这是为什么呢?
胸椎的前方是肋骨和胸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骨性的框架,因此胸椎非常稳定。而颈椎和腰椎活动性很大,他们的稳定性主要是靠小关节、韧带、肌肉、椎间盘等组织进行连接,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组织发生蜕变后,颈椎和腰椎开始出现不稳,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维持稳定性便演变出了一种机制—骨刺。
骨刺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如果老年人脊柱不长骨刺,脊柱就会出现不稳定,在受到暴力时极容易损伤脊髓或神经。可见骨刺的出现帮了人们的大忙。
但是,骨刺的往往会出现过度的生长和无序的生长,一旦压迫了神经根和脊髓,就可能需要手术清除他们。但是,手术时候不能把所有骨刺全部清除,倘若真的将所有骨刺消灭干净,脊柱也就不稳定了。
所以说,要正确的认识骨刺的存在,有了它,才使得人们的生活“痛并快乐着”,不可以一概而论,错误的认为需要彻底的消灭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