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正在动摇中东北非的伊斯兰国家的“厨房”。作为该地区主食的小麦等谷物,中东各国的粮食自给率不到四成,严重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因为担心冲突导致粮食无法进口,造成国内暴动,以埃及为首的中东国家正想办法消除国民的不安。
人道主义危机
自从俄乌冲突以来,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超市里50公斤面粉的价格上涨了30%,达到100谢克尔(约198人民币)。面粉供应国埃及开始限制对加沙地区的粮食出口。此外,当地的砂糖和肉等的价格也上涨了约4成。这给六成人口处于贫困阶层的加沙市民带来了沉重打击,购买力的低下导致超市货架上滞销的商品越来越多。
出租车司机阿卜杜勒哈德尔(55岁)家的小麦用完了,面包也从他的餐桌上消失了。每周5次的扁豆汤也减少到了每周2次。他不安地说:“连最便宜的豆子都买不到,今后还能生存吗?”
向贫困家庭提供粮食援助的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救济事业机构(UNRWA)的小麦也大部分是乌克兰生产的。作为供应商的土耳其企业也有限制出口的迹象。陷入内战的也门其国内的粮食也有三成依赖于进口乌克兰的小麦。联合国于3月14日发表联合声明时表示:“到2022年年底,中东国家将陷入最严重的饥饿状态”。
中东各国粮食自给率低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网站经济复杂性观测站(OEC)预测,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粮食自给率大概在4~5成左右,半数以上的国家在3成以下。根据2019年的数据,乌克兰小麦出口的53%是面向该地区的。
埃及的小麦自给率约为40%,80%的进口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品,由于欧美各国对俄罗斯制裁的增加以及对乌克兰粮食供应减少的担忧,埃及当地面包的价格在冲突后上升了50%左右。寻找其他粮食进口替代国也一直很缓慢,埃及政府在3月15日宣布打算为经销商指定一个价格上限的方针。
黎巴嫩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黎巴嫩经济部的官员表示,该国90%以上的小麦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供应,而目前黎巴嫩国内的粮食库存仅能供应4~6周。由于外汇不足,政府无法进口替代谷物,因此超市连日来都排起了购买面包和小麦的长队。
动荡不安恐会引起骚乱
在中东,面包价格上涨曾成为动乱的契机。在埃及,2011年“阿拉伯之春”是扩大人民起义的一个原因。在伊拉克,小麦价格截止本月(3月)已经翻了2到4倍,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示威游行活动。政府正试图通过揭露那些利用价格上涨的商人来平息动乱。
粮食自给率不到5%的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计划,将高油价带来的利润用于应对进口谷物的暴涨。但是,在其他国家,政府补助金的提高有可能加剧财政恶化。
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瓦里德·加巴拉指出:“在世界各国都在寻找粮食进口替代国的情况下,中东的非产油国在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