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都区龙港镇兴福村,有位七旬老人极其热爱收藏。
他收藏的既不是名人字画,也不是邮票名器,而是毛主席像章。
据张殿前所说,五十多年来,只要看到有新样式的毛主席像章,他都会不计代价地去收藏。
那么毛主席像章究竟为什么如此令他痴迷呢?
一、像章的由来和发展
毛主席像章,大多是以毛主席形象为主体,以革命圣地如韶山、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作为背景打造的像章。
有些稍大的像章背后也会有一些字,上面会刻着制作单位和制作时间。
像章的形状多为圆形、五角形。其本身材质没有规定,但大多是铜或铝制,少数有金银材质。
重量大小也不一,有些小的只有1-2克,大的能有几百斤。
这种像章在七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甚至有些样式卖出了一亿枚。即使当时生活拮据,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购买。
身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毛主席像章是存在一定的收藏和经济价值的。
最早的毛主席像章,出自于1932年的上海。
当时毛主席正担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上海地下组织更多是为了宣传作用才制造了这种像章。
到了抗日时期,为了激励群众积极抗日,毛主席像章更多地作为奖章出现,比如新四军浙东根据地虞延和延安凌子风都分别设计过这种像章。
在当时,这种奖章被设计以用来嘉奖一些优秀的战士,这被很多人看作是荣誉的象征。
但毛主席像章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制造还是在1967年到1972年前后,这五年制作的像章种类就超过一万种,总数超过二十多亿枚。这还只是官方记录。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会佩戴毛主席像章,少则一枚,多则十几枚。
曾经有位战士在军衣军帽戴满了足足30多块毛主席像章去演讲,创下了佩戴毛主席像章的最高纪录。
除了官方发售的正版像章之外,还有些人为了牟利,特地制造粗制滥造的赝品在景区等地方出售给外国游客。甚至出现了像章“黑市”,以像章换像章,进行非法交易。
大规模制造毛主席像章,意味着大量金属被用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地方,这不禁令毛主席感到失望。
本意是通过嘉奖来鼓励优良作风的群众,如今大数量的像章制造损害了国家利益,脱离了本心,变相形成了一种浪费的风气。
因为飞机制作需要大量铝材,于是毛主席抛下句幽默话“还我飞机”以扼制像章制造的风气。
此言一出,毛主席像章的制造数量快速减少。
到了80年代末,几乎没有新的像章被大规模制造。正因如此,现如今成套的正版像章才会如此难收集,价格如此之高。
二、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收集像章
想要收集到成套的毛主席像章在今天也是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大部分像章都是单个出售,当时很少有人会去专门收集成套。
若是有成套的,成千上万价值都有可能。更别说,收藏者本身对自己辛苦收集像章就有特殊的情感,愿不愿意出售还是个问题。
但若只是想要欣赏一下毛主席像章,还是有不少办法的。
很多毛主席像章的收藏者大多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他们几乎都会选择将自己的珍藏展览来弘扬红色文化。
按他们自己的话讲,自己的珍藏能够被人欣赏认可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兴福村的张殿前老人就是专门收藏毛主席像章的收藏家之一。
如今他已经是个七旬老人,但只要提起毛主席像章,他的眼睛就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说他和毛主席像章的缘分要从60年代进入湖北入伍当兵开始说起。
同时入伍的大多数人都有像章,看着他们佩戴像章时神气的样子,张殿前羡慕极了。
可张殿前没法子,出来当兵也没带多少钱在身上,买不了像章。
于是买一块像章渐渐成了一种执念扎根在了张殿前的心里。
终于在当兵第二年,张殿前领到了7元的津贴。
他第一个念头当然是买一块像章戴戴,可是又想了想自己还得存点钱用来以后过生活。权衡之下他还是没有去买。
到了当兵的第三年。有一回,张殿前路过一个商店,隔着玻璃罩子,他看到了一枚荧光像章。那光,好像照到了他的心里,让他的眼睛完全挪不开。
但是像章的价格不菲,足足3角。
他犹豫了很久,看着别人都有自己却没有,咬咬牙还是决定买了下来。
据他所说,买下像章时,真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从此之后,只要看到有自己特别想要的像章,他都会选择去买下来。
即便是退伍之后,这种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由于张殿前从事的是法律服务工作,他需要在全国各地间往来,所以每当他到一个地方,都会主动去打听打听哪里有毛主席像章卖,有的话,他都会去瞅一眼,看看有没有合自己心意的。
日积月累,像章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刚开始买像章的花销并不算大,零零散散一次就买个几块,花不了几个钱。后来大多数像章自己都有了,就只能捡着那些“名贵”的像章去买了。
比如:“东方红”(花边大海航行东方红像章),“游泳章”(花边毛主席畅游长江像章),这些稀有名气大的像章,更是要动用三寸不烂之舌和原主人好一顿磨,才能将其买下。
那时候遇到一两块品相极好、款式自己又没有的,即便是花上几百元,张殿前也会咬牙买下来。
虽然当时挣得也不多,也很心疼钱,但是看着自己的收藏更丰富了,心里便是满足了。
家中绝大部分的钱都被张殿前用在了收藏毛主席像章,以及一些瓷像、铜像上。
有一次,妻子姚金兰因为要帮忙擦拭瓷像,打碎了瓷像,张殿前还和她置了三个星期的气。
张殿前痴迷毛主席像章,弄得家里没什么积蓄,妻子对他难免还是有些怨气的。
虽说有些怨气,但好在妻子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
因为张殿前也就这样一个爱好,至少不伤身体,妻子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支持张殿前的。
三、主动展览
就这样几十年来,张殿前在妻子朋友的支持下,前前后后收藏了大概有5000多枚不同的毛主席像章。
而这些像章,是张殿前大半辈子的心血。
张殿前最大的收藏是一块直径1.8米的巨型像章,铝制,总重有205斤。
足足花了2万才从别人手里买下,又花大力气托运才送回了家。
最小的只有绿豆大小,0.25g重也是铝制,据卖家说,这可以算是中国最小的像章了。
这一枚枚大小花式不同的像章都是张殿前这些年辛苦收集的成果,它们每一个都对张殿前来说有着深厚的情感。
平常赋闲在家的时候,张殿前总会搬出来一些毛主席像章,细细品味一个个像章上的图案。
虽然说他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对于这些像章背后的故事都会用心去搜索去了解,久而久之,他收集的故事已经写成了一本又一本册子。
2015年7月,看着家里一套一套的毛主席像章就堆在那里,张殿前觉得有些暴餮天物,他认为这些像章值得被更多人瞻仰。
于是,他找到了村支书万一明和村主任万宏标,告诉他们想成立一个展览馆供人参观像章,让人了解红色文化。
当时正好有一个废旧不用的老卫生室可以充当展览场所,两位领导一合计确实是一件好事,决定由村里出资改建为兴福村村委会文化中心。
在此期间,战友刘士聘夫妇和王传玉夫妇也提供了不少帮助,帮着又找到了不少新像章和塑像。
经过多次撤换、改造,终于在2016年7月21日,兴福村委会文化中心成立了,此场馆占地100平方米。
在这不大不小的屋子里,各个时期、各个样式的5000多枚毛主席像章被分别陈列。
几千枚像章记录了毛主席的革命历程,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画卷。
在妻子朋友的帮助下,张殿前很贴心地为每种像章都打印出了各自的故事,想要来参观的人都能很快对这些像章有更多更深刻的印象。
文化中心一经问世,就吸引无数人参观。
记者在展览馆内看到,这些像章最小的直径只有1厘米,最大的直径有20厘米的,从外观上看有侧面头像、正面头像、全身像、半身像等,材质大多采用铝、塑料、陶瓷等。此外,展馆里还有毛主席全身铜像、瓷像、木质雕刻工艺品以及历史图片资料。
张殿前也因此名声大噪,很快就有很多收藏者联系到老人要高价收购老人的像章。
如果全部卖掉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且很多亲戚朋友都希望他卖了,但他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婉言谢绝,身边人都不能理解他。
张殿前则不以为然,说:“收藏这么多毛主席像章,不是为了转卖获利,也不是单单的兴趣爱好,我想更多的是收藏对一代伟人的那份情结,今后会继续收藏下去,通过收藏、展览毛主席像章这种形式,来纪念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
当初改建的兴福村委会文化中心,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经常有干部、学生还有人民群众登门参观。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当地群众自发前往那里参观,以此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
如今张殿前老人已经76岁了,但是只要有人和他聊起毛主席像章,精神依然矍铄,讲话铿锵有力。
“我们那个年代,把佩戴、悬挂、赠送毛主席像章当作一种时尚。”张殿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