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街上总会传来大爷一边蹬着三轮车一边喊:“磨刀磨剪子嘞----”磨刀这种传统的手艺活儿人人知晓,但也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好像和今天发达的科技相比,它并不算是出挑的工作。
但是,如果磨一把刀要1000块钱人民币,还是全球的人都抢着排队的话,那是不是已经超越了“手艺”这个说法,得叫传奇了?
01 香港刀王是怎样炼成的?
“只要找过我磨刀磨剪子的,肯定要回头找我,因为他知道了,什么叫真锋利!”陈当华一边神气得可爱,一边阐述着自己对磨刀的信心。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一般人只要几块普通的磨刀石就可以开店做买卖了,把刀磨得“比原来快”就可以了。可陈当华不一样,光是磨刀的石头他就比其他人用得高出不知道几个档次。他说:“磨刀石不好的话神仙都救不了你啊!”
陈当华店铺的台子上,他摆着整整九块磨刀石,而且都是上好的石头,除了其中一块用来开锋的磨刀石是用石沙炼制的普通磨刀石,密度大概只有几百以外,其他的几块都是天然的山心石,价值上万到十几万。
而磨一把刀,这九块上好的磨刀石基本要全部用上,就算最少的也要用五块,即便是十几年前买他这几块石头,也要花上个几万块。
陈当华出生在广州,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磨刀磨剪子是在家家户户都很普遍的生意,因为家庭条件并不好,陈当华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于是年仅11岁的他靠“游泳”从冰冷的海水里偷渡到了香港谋生。
到了香港已经冻得不行,他就靠啃着一块生姜驱寒。“现在我偶尔还会想起这些事情,当年怎么会有那样的勇气的?哈哈哈”说着,陈老发出爽朗的笑声。
辗转了两年,他决定学个磨刀的手艺。
“刚去的时候是不教我手艺的,就让我干一点琐碎的杂事嘛。”刚去做学徒的陈当华并没有一下子如愿以偿,师傅为了观察这个孩子的耐心和品性,只会让他帮忙打打下手,等到师傅给客人磨刀的时候他只能自己在旁边偷偷地观察。
“要不要离开啊?香港这么大其实机会多得很,在这天天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因为当时做学徒师傅只管一口饭吃,并没有工钱,年轻气盛的他无数次犹豫过要离开,但是每天看着师傅磨完刀那么有成就感,他就不甘心:不行!我就要留下来!
“你想不想认真地和我学这门手艺啊?”一天,老师傅终于把陈当华叫到跟前问他,这个少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努力压制着自己内心的兴奋之情,脱口而出的是:“我愿意!”就这样,陈当华才正式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
陈当华的勤奋和踏实让师傅很满意,后来逐渐对他的细心和职业操守表示认可。
他在师傅那里这一待,就待了整整三年。因为陈当华的聪颖和执著,对磨刀似乎也非常有天赋,他很快学会了不少技巧,甚至能自己琢磨出花样来,老师傅看着陈当华感觉后继有人了,于是把手艺全部传给了他。
可是一代“刀王”若是就这样横空出世也未免太顺利了,任何匠心的铸就都是需要磨练的,陈老也不例外。
“没生意!”学完手艺想自立门户的陈当华没想到磨刀的生涯并不像他想得那么顺利。
“一开始你个无名小辈谁认识你啊?对不对?”因为是行业的新人,陈当华没什么客户,没有客户就赚不到钱,他常常因为没钱连饭都无法按时吃上。
“当时我磨刀,九块钱一把,但是没人给我磨啊,我倒贴二十块钱人家都不给我磨,有时候客户实在赶时间了才说那给你试一下吧,这才有机会!”
生活艰难,面对一点一点磨刀的辛苦和不能解决温饱的事实,陈当华仍然不甘心放弃。
“我就是想坚持,我就是想再等等。”事实证明他的等待是正确的,这一等他就等来了络绎不绝的客户,时间久了,很多老客户又介绍了新客户,他的生意就这么慢慢做起来了。
每次把磨好的刀交到客户手上时,客户脸上难以置信的惊喜表情是让陈当华最开心的,只要看到客户拿着刀把玩时满意的样子,他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这也是他坚持前进最大的动力,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
生意刚刚做起来的时候陈老赚的钱也只刚刚够交房租的,但是善良的他无意中看到了奥比斯这个帮助失明人士的机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捐了钱。
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看到那些失明的人我觉得很可怜。”
02 大家都是磨刀,怎么就他是刀王?
磨一把普通的刀二百块,好一点的四五百块,特别好的刀磨一把一千块,这是陈当华磨刀的价格。
乍一听,你好像不会想找他磨刀,可是只要去一次,你下次就非他不可,而且即便是这样的价格,只要他开张,店铺面前永远有人排队,哪怕排上一个小时他们都不在乎,他凭什么这么“狂”?
因为赤子之心能成就匠人之心,匠人之心虔诚为人,人人追捧则有狂的资本。
陈老铺子虽在香港,可他的客户却不仅仅只有香港人,而是全球都有他的客户。他曾经有一个美国的女性客户,是个已经九十多岁的奶奶,因为找他磨了一次刀后来还吵着要找他,家人没有办法只能干脆陪着她从美国搬到了香港,就为了能满足经常找陈老磨刀的愿望。
磨了五十多年刀,陈当华已经逐渐地和刀融为一体了,他把刀视为自己的灵魂,每次磨刀的过程对他来说变成了修心,这个过程让他感到快乐。
“你给我一百万我不一定会开心,但是你给我一把刀的话我一定会开心!”陈老爱刀如命,超越一切俗物。
后来攒了一些钱,他成立了“陈华记利器专卖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磨了无数把好刀。
他说:“磨刀靠的是‘气’,不是‘力’,我磨一把刀起码要两三个月。”
陈老说磨刀要用技巧和心去磨,而不是靠蛮力,一般人如果长期从事这种打磨的工作,手上早已遍布老茧,可神奇的是他手上一个老茧都没有,反而他的手还软得很。
没有耐心肯定是磨不出好刀的,许多人认为刀只要锋利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陈当华磨刀的时候会先开锋,不同的刀匹配不同的磨刀石,经过开锋处理以后刀才能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老旧的裁缝剪、磨薄的刀片和一个木质的工作台是他工作离不开的三样东西,那个木质台子已经陪了他六十年了。
店铺的墙上挂着各式各样他亲手制作的刀具,墙边有一块小牌匾,上面写着:顾客惠顾,免费开锋。如果你在他这买刀,他就帮你开锋。
锋利锋利,其实“锋”和“利”并不是一回事,在陈老这里磨刀和别人磨刀不一样,他说不用眼睛看就不用眼睛看,只用耳朵听。
陈老磨刀的时候从刀碰到磨刀石的那一刻起全程都会保持全神贯注,绝不分心,磨到中途会偶尔停下来把刀靠近耳朵听听声音,然后再继续磨,只要他磨上了刀,你就不要影响他。
“磨刀啊,不是用眼睛去看的,是要用耳朵听的,如果你不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你磨不好的。”陈老说,这是他总结了一辈子的经验。就像很多事情需要用心去感受一样,眼睛会骗人,但心不会。
“赶上身体不舒服,比如感冒了,我就不磨了,生病注意力没法集中,磨出来的刀肯定也不行。”如果身体抱恙,他就休息,反正是宁可不磨,也不能凑合着磨。
陈当华磨的刀,可以说是所有用刀之人的梦想,香港任何一个五星级的大厨毕生所求的,也只不过是一把“刀王的刀”而已。
他磨的刀不仅削铁如泥,如果你拿一个番茄放在他磨的刀面前削,番茄是不会被削出汁水的,如果你拿一块肉,这把刀切肉是不需要用力的,只要轻轻地把刀放下去即可,而且即便是报纸,他的刀也可以轻轻削开。
他磨过的剪刀是可以当剃须刀用的,如果你让他磨的是一把裁缝用的剪刀,你拿四层布叠在一起去剪,也照样能剪得断,可是如此锋利的剪刀若是不剪东西只在空中剪几下空气试试,又变得悄无声息,因为经他手磨的剪刀从来都是丝滑无声的。
既不欺骗刀,也不欺骗客人,把磨刀当成一种工艺,把刀当成一件艺术品,他自己是艺术家一样的人物,他不是“刀王”谁是刀王。
03 如今的诗和未来的远方
陈当华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了,依然还没有停止手里的工作,曾经德国有一家刀具公司想请他去做指导老师,还让他做代理。
但是陈老却说:“我后来让他把刀具寄过来一个样品,我先看看刀怎么样再说,刀要是不好我才懒得理他,刀要是好的话我也不怕帮他推广。”
在对待刀的问题上,陈老从来不允许有一丝含糊。
每天还是安安静静地照常上班,只要还在磨刀他的心里就很踏实。真正的伟人就是像他这样默默耕耘的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这件事,是很多成功之人的共同点。
但是达到巅峰,也是一把双刃剑,今生有刀王,来世怎么办?
每次问起陈老关于这门手艺的传承,都会让他泪眼婆娑,那张爬满皱纹的可爱的脸,在艰苦岁月的摧残下没有改变模样,在吃了上顿没下顿时也没有流下眼泪,唯独这个时候却屈服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种传统的手艺活儿了,科技这么发达他们沉不下来心。”看着陈老失望的眼神,不禁让人感到心疼。
“以前有几个来跟我学的,但都是待了几个月就走了,嫌这个活儿太精细,太耗费精力了。”
在上一代或者上个世纪的时候,我们的父辈甚至爷爷辈都是靠这样一针一线、一点一滴的精细技艺白手起家,最后才把我们养育成人的。
如今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称霸世界,也许不会有人很在意传承“刀王的刀”是一件很珍贵的事了,但是传统的匠人精神,能够摒弃浮躁的心态和信念,才是所有人都应该体悟的东西。
也许当陈老让世界认识了刀王以后,就再无其他人敢继续与之争锋了吧。即便有一天陈老真的磨不动了,即便他身后真的无人传承,刀王的精神也会永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陈当华
央视网《中国香港陈当华:坚持手工磨刀48年被称作香港“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