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伟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伟哥”具体是什么药,许多大部分朋友就不适那么清楚了,大家只知道,这是一种延时助勃的壮阳药物;也有朋友认为,“伟哥”实际上是这类壮阳药物的统称;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不够准确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伟哥”这种药物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窘境。
一、“伟哥”的诞生
九十年代初,著名的制药巨头——辉瑞开展了一项新的制药项目。这个项目旨在研究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物。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困扰大家身体健康的一类严重疾病。
在那个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个年代的美国人民有着极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但是同时,过分充沛的物质使得美国人饱受心血管疾病的困扰。这些美国患者往往都有着高血脂和高血压,他们的血管状况往往都十分不乐观,由于血管的阻塞,导致心血管疾病频频发生。
作为制药巨头,辉瑞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商业机会。于是一种名为西地那非的药物在辉瑞的实验室开始了临床研究。化学实验表示,这种药物有助于舒张患者的血管,使患者的血流通畅,从而使他们不会被心血管疾病所折磨。
但是实验结果并不理想,数据统计显示,这种药物对患者的心脏血管舒张的效果并不具有显著性。所以在当时,这种药物被宣告实验失败。
然而令研究人员感到疑惑的是,这些参与实验的患者并不愿意交出剩余的实验用药。在跟这些患者进行沟通之后,实验人员得知,在服用了这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的时候,虽然心血管的健康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他们的性生活的质量却有了显著的飞跃。
曾经无法正常勃起的患者,在服用了西地那非之后,完成了有力度的勃起。曾经勃起不利,或者是存在射精障碍的患者在服用了这种药物之后,也解决了以前那些难言之隐。所以这些患者并不愿意交出剩余的药物,而是希望保存下来。
这引起了药物专家的注意。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西地那非虽然对患者的心血管没有帮助,但是却可以作用于患者阴茎上海绵体的平滑肌,帮助这些人解决生理性的勃起障碍。
辉瑞再一次看到了商机,重新开始了对西地那非的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实验,终于在次年,这种用于治疗男性疾病的药物被批准在美国上市。
这种药物上市时用的英文名叫做“伟哥”读音听起来很像我们中文中的“伟哥”,而“伟哥”这个词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力量,联想到男性,所以这种药物就被我们国人称之为“伟哥”,进口名称则使用了音译“万艾可”。我们平时所说的“伟哥”,实际上指的就是这种学名为西地那非的药物。
二、“李逵”碰“李鬼”,“伟哥”从神坛的跌落。
辉瑞通过“伟哥”这一药物,一举占领了北美的男性生殖健康药物的市场。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数量非常的多,这为辉瑞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场。
另一方面,得益于其强大的功效,“伟哥”的名声也传入了我国,被许多媒体和广告商奉为一种“神奇的蓝色小药丸”。一时间,“伟哥”风头无两,可谓是屹立在神坛之上的勃起功能障碍药物。
当时,“伟哥”西地那非还处在专利保护期之内,所以其只能由辉瑞一家公司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这种药物作为一种进口药,售价会比国产药更高,于是“伟哥”在当时就成为了天价药物。虽然西地那非在治疗男性疾病方面的效果非常大显著和突出,但是能够消费得起它的人却非常的少。
随着“伟哥”的传说传遍了我国,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家的思想也有所解放,难言之隐也不再是难言之隐,有勃起障碍的患者都非常渴望用科学的方法治好这种疾病,所以说国内也出现了巨大的勃起障碍患者对治疗药物的需求市场。
一些眼光敏锐的药物制造商瞅准了这个时机,也开始制造和生产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但是当时西地那非还处在专利保护期内,于是这些制造商另辟蹊径,开始生产一种叫做甲磺酸酚妥拉明的药物。这种药物也有着治疗男性勃起障碍的作用,虽然跟美国“伟哥”比起来效果稍差,但是也是可以作为一种药物来使用的。
除了开始生产这种药物之外,这些厂商在药品的命名上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其中,广州的一家药品制造商早在伟哥在美国被宣传的时候,就注册了“伟哥”这个商标。随后,它们在自己家的药物甲磺酸酚妥拉明上,开始使用这个商标。
于是,李逵和李鬼的故事便开始了。在那个信息不够开放的年代,许多患者并不能分得清楚美国“伟哥”和国产“伟哥”,国产“伟哥”不仅有着相当高的售价,而且乘着美国“伟哥”的东风,销量一路上涨。
美国辉瑞公司自然不会坐视不管。随即就将广东这家注册“伟哥”商标的药企告上了法庭。辉瑞认为,在西地那非上市的时候,当时在中国的媒体上,已经被大肆报道,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而广东这家药企是在这之后对这个商标进行的注册,而且用该商标销售有类似作用的产品,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
经过一轮轮上诉,该案件最终被拉扯了多年,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辉瑞公司没有办法证明“伟哥”这个商标是驰名商标,所以无法享有对该商标的合法权益。
由于国产“伟哥”的存在,从那个时候起,许多人对“伟哥”的认识已经出现了偏差,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伟哥”到底应该是美国的“伟哥”,还是我们中国的“伟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伟哥”这个名称已经跟“壮阳药”“治疗勃起障碍”这些关键词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
由于注意到了这片广阔的市场,美国国内以及欧洲的一些药企也开始研发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礼来研发的“希爱力”他达拉非和德国拜耳研发的“艾力达”伐他拉非。这三种药物并成为治疗阳痿的三剑客。
来自海内外市场的剧烈竞争使得辉瑞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将药品的价格一降再降以谋取市场份额。而在“伟哥”这一商标纠纷案件上的败诉,使得辉瑞的“伟哥”抢占中国市场也失去了先机。
最终,这种曾经伫立在神坛之上的药物,不得不放下身段,和一些竞争对手在价格上进行厮杀。
然而对辉瑞“伟哥”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来自于海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而是专利保护期的到来。专利保护期是为了保护药企的利益而制定的一项规定。
由于药企在研发药物的过程中,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为了保护这些药企的权益,让这些药企能够在药物上市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独家经营来收回自己的研发成本,所以法律规定,在专利保护期内,别的药企不可以仿制生产这种药物。
这样做既能有效的保护了药企的权益,使得药企有动力继续去研究新型药物,为人类的健康造福。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某些药企通过垄断经营来谋取利润,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规定。
在2014年,辉瑞“伟哥”的保护期失效了。国内的药企早已对男性健康市场这块肥肉垂涎三尺,立刻就有药企开始仿制生产辉瑞的“伟哥”。
当年,一款号称真正的国产“伟哥”的药品——“金戈”便上市了。这种药物是我国药企对“伟哥”的仿制,在成分以及效果上,两种药物没什么差别。但由于是仿制药,该种药物的价格远远低于“伟哥”。
随后的几年,各种仿制药接踵而至,大家都名字也都围绕着“伟哥”,“万艾可”而展开,有的叫做“力哥”,有的叫做“艾时达”。总之,药企似乎认为,通过这样的命名,可以告诉大家这种药物是干嘛的,以及这种药物和传说中的“伟哥”也就是“伟哥”之间的密切关系。
随着各路药企的参战,男性健康药片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最初进口的“伟哥”可以高达几百元一片,到后来,变成了几十元一片。再到现在,各种仿制的“伟哥”,最低可以卖到两元一片。
“伟哥”的原形药物“伟哥”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与其说是跌落神坛,不如说是被扯落神坛更加合适。
如今,“伟哥”对于中国群众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够具体的符号,它经常出现在大家的玩笑话中,它可以指“伟哥”,也可以指它的仿制品们,也可以指这一系列与治疗勃起障碍有关疾病的药物。
三、硝烟过后,“伟哥”的未来在哪里?
经过了残酷的竞争,这种曾经昂贵的蓝色小药丸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两元一片的廉价药物。这对于患有勃起障碍的患者们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但是对于那些还要生产和销售“伟哥”的药企来说,却是一个残酷的局面。有一些药企曾经研发的成本还没有正常的回收,就要面对市场冷却,药价暴跌的局面,这使得它们也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然而,无论是“伟哥”,还是后来的各种仿制品,还是“伟哥”的兄弟——他达拉非,伐他拉非等,这些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药物都不是完美的药物。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些会让患者服用后产生依赖性;有些则在长期服用之后,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所以说,药企们的竞争不应该是通过不断的压价来占有更多的市场,更不应该是通过一些小花招小把戏来抢夺先机。而是应该研发更优秀的药物,切实的帮助患者从病痛中恢复,帮助患者以更小的代价重新拥抱健康,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药物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先进,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伟哥”来帮助那些有勃起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这不仅是“伟哥”这一种药物的未来,也是我们身边各种药物应该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