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有很多关于尿毒症的报道,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因为饮食不注意导致肾功能衰竭最终演变为尿毒症,有些人甚至因为尿毒症丢了自己的生命,还有些人只能通过透析来维持。
尿毒症是怎么回事呢?
尿毒症:是指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称之为尿毒症。尿毒症是肾脏组织几乎全部纤维化,导致肾脏功能丧失的结果。肾脏纤维化是在肾脏损伤早期启动的,所以凡是肾脏疾病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规范治疗,防止尿毒症危重症的发生。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尿毒症隐蔽性极高,前期症状容易被人忽视,故而有“隐形杀手”的称号。现如今,尿毒症病发率极高,又有着“第二癌症”之称。在我国,尿毒症的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中新发生的尿毒症病员约近百名,其中大多数为青壮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已进入尿毒症期而不自知,从而未能得到合理的及时的治疗。有些人,自觉身体“一向健康”,一旦发病,医生告诉他已是尿毒症时,自己愕然,不敢相信,不肯接受这一客观事实。
什么是急性、慢性肾衰竭呢?
1、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 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2、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尿毒症引起的原因有哪些呢?
1、肾性:大多数是因肾脏本身疾病由于治疗的不及时进展而来,其中主要以慢性肾炎还有慢性肾盂肾炎以及肾小动脉硬化症引起的比较常见。
2、肾后性:只要是因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导致梗阻等导致梗阻、使尿路流通不畅、排尿困难造成肾功能不全而引起,这是外科肾脏较常见的尿毒症原因。
3、肾前性:常见肾脏以及尿路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
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认为患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是肾病,随着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衰竭,患者的体力也会随着衰退,所有肾病最终都会演变成尿毒症,尿毒症的治疗大家也许会想到用透析的方法治疗,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副作用,一般女性在做过透析后就没有生育能力了。在尿毒症病期,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血倾向、高血压等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透析治疗是怎么回事?可以治好尿毒症吗?
透析是一种能快速消除体内毒素的最直接办法,在体内产生大量毒素危及生命时,可立即清除毒素,使身体内环境达到基本平衡,使生命能够得到维持,也就给下一步治疗带来时机。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透析疗法是使体液内的成分(溶质或水分)通过半透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
临床诊疗中针对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以血液透析、血流灌溉、肾移植等为主,其中血液透析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属于人工肾脏替换功能疗法,利用半透膜帮助患者代谢机体内的毒性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水、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临床诊疗中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尿毒症是终末期慢性肾脏病变,患者肾功能大幅度减退甚至丧失,因而患者正常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而出现机体内部毒素物质积聚、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而累及不同脏器及组织,患者多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多等症状,合并贫血、感染、恶病质的风险较高。尿毒症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而继发急性心衰、严重电解质紊乱、消化系统出血等是本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式,通过血透仪帮助患者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机体内部多余水分、钠离子、钾离子、毒素、代谢废弃物等目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是透析器,根据患者具体病变情况进行透析器参数的设定,调节超滤系数、厚度、血流量、超滤量等指标,同时选择适宜的静脉透析通路开展血液透析, 透析过程中给予肝素抗凝,单次透析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进行控制,一般在4~5h左右,每周开展2~3次左右的血液透析治疗。目前临床诊疗中常用的血液透析方式有低通量、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有哪些?
尿毒症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及内皮细胞的损伤,出现活性氧自由基防御、清除系统的损害,而损害程度与尿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会导致线粒体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肝肾细胞及红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水平的降低,从而影响体积的抗氧化水平,而血液透析治疗是长期持续性的,因而会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较为不同程度的微量营养元素的流失,激化患者机体内部的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同时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因较长时间与非生理性的透析物质接触,会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持续性的刺激,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损伤。与此同时,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还会出现贫血程度加重情况,因而在临床诊疗中须注意调控控制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强度及频率,同时在透析治疗期间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并对血液透析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及优化,从而降低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负面影响。
新病人透析前后及其过程注意事项
1、透析前 透析前放松心情,清除恐惧,积极面对疾病,进入透析时必须更换透析室专用拖鞋,室内必须先称体重,测血压,呼吸脉搏,以便医生根据生命体征情况实施治疗方案。透析室不允许家属或陪入人员进入,除危重病人及不能自理的患者酌情可留一个家属,且同样更换拖鞋或鞋套。
2、透析中 诱导期透析刚开始透析时采用多次短时透析,逐渐过度,第一次不超过2小时,第二次3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到4小时,经过1-2周诱导,可进入每周3次,每次4小时为宜的规律透析(即维持性透析)。对初次透析的病人应缓慢加大血流量,影响血流量的因素如患者精神因素,患者过度紧张导致血管痉挛,血管条件,逐渐适应, 减少综合反应。每隔30-60分 钟测量一次血压,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恶心、呕吐头晕或头痛,抽筋,胸闷、胸痛冒冷汗,皮肤痒,腹痛,背痛。及时告诉医务人员,以尽快给予处理。
3、透析结束后须测血压,如血压正常嘱病人躺数分钟、坐数分钟后缓慢起床,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称体重,透析后称体重时穿的衣服必须和透析前一致,约定下次透析的时间。掌握松绷带时间,如在路途中有渗血情况,应立即按压穿刺点,以不出血且可以摸到血管震颤为宜。透析后当天不能洗澡,24小时后方可撕去创可贴,也可以在内瘘周围涂抹一些软化血管和疤痕的药,有渗血的第二天可以用洋芋片或黄瓜片敷。
透析病人还需要注意控制饮水量、体重和食盐
进行维持性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往往少尿甚至无尿,因此,对水分的摄入必须加以限制,否则会导致浮肿、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维持性血透患者每天进水量以多少为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是量出为入,保持平衡。出量包括尿量、吐泻量、不显性失水量(400-600ml/24h)及透析脱水量。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及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内生水量的总和。判断体内水液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体重,透析患者应每日称体重,要求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保持在1一1.5kg以内,短时间内体重的改变都是体内水液变化的结果。
一般来说,每周透析一次的患者,每天饮水量为I00ml加上24小时的尿量之和,无尿患者每日饮水量不超过l00m;每周透析2次的患者,每天饮水量为300ml加上24h尿量之和,无尿患者饮水量不超过300ml;每周透析3次者,每天饮水量为500ml加上尿量,无尿患者每日饮水量不超过500ml。透析患者不能依靠增加超滤来改善日常的进水量,因为在血透中大量快速的超滤水分会引起血压下降、痉挛、头痛等各种症状,且慢性水负荷过重可增加心血管负荷,后果是不良的。
透析患者在进入透析室后,进行透析治疗之前,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称体重,强化干体重知识,患者每次透析前后精准称量增减衣物重量,实际是多少就是多少,最好事先在家中称好。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以便准确计算超滤。透析患者在家中应经常测量体重,并自我控制水分的摄入。两次透析之间体重最好不超过干体重的3%-5%每天不超过1kg。
至于食盐的管理,平时应避免各种高盐食品,如咸鱼、咸蛋、咸肉、咸菜、酱类及各种腌制品,在尿少、浮肿、血压增高时,应控制盐的摄入量,代用盐也不可以滥用。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为4g左右,每周透析2次的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为3g左右。
结语:尿毒症是肾脏病变的晚期阶段,肾脏对机体代谢废弃物、毒素、多余水分等的清除功能基本丧失,致使代谢废物、毒素等在机体内部的积聚,而累及其他脏器、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也是尿毒症患者临床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对于尿毒症目前尚无有效控制及逆转的手段,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目前诊疗中常用的代偿性的治疗手段,通过透析器帮助患者进行代谢废弃物、毒素、多余水分等的清除,代偿肾脏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应用广泛且效果较为满意,但开展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须完善对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以提升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我是医疗工作者张,分享健康知识,如果文章对你有益,请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