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仅是天价药、神药,更是“救命药”;
仅一瓶,就能卖出2根金条的天价,甚至有钱到买不到。
但后来中国不仅将它降成了白菜价,直到现在还占有全球百分之90的市场,它就是青霉素。
在抗生素泛滥的今天,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普普通通的青霉素,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青霉素,价比黄金
青霉素,又被称为盘尼西林,是抗菌素的一种。青霉素曾被誉为是万能“救命药”,它的价值甚至可以跟黄金等同,把青霉素说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也不为过。
也许你不敢想象,在当时,一吨的青霉素价值为8.3亿美金,相当于675吨黄金,能买3721架美军B-17轰炸机,或者5210辆德军虎式坦克,亦或是53万挺M2重机枪。
如果你能拥有一吨青霉素,那你绝对是二战中呼风唤雨的人物。
然而,青霉素的发现却来自一场意外......
青霉素,源于一次偶然
青霉素的问世历程充满了偶然,它是英国药理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偶然中发现的。
弗莱明曾在一战中担任过军医,目睹了很多伤员被细菌夺取生命,于是他经常培育一些葡萄球菌用于观察。
在1928年夏天的某一天,弗莱明外出度假回到实验室以后,无意间发现他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上长了一团青绿色的霉菌;
这团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已经被杀死,只有距离霉菌团较远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
这位敏锐的科学家立刻想到,会不会是这团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弗莱明对这种想法展开求证,经过不懈努力,弗莱明验证了这团绿霉的伟大功效。
它可以有效杀灭早期的各种细菌感染,不仅副作用小,还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总而言之,它就是人们苦苦寻找的完美抗菌药物;弗莱明将这团绿色霉菌正式命名为青霉素。
遗憾的是,弗莱明在提纯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大量提取青霉素还是长期保持青霉素的杀菌性,都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弗莱明在发表研究论文后便放弃了对青霉素的研究,从此对青霉素的研究便搁置了,这一放,就是10年....
面对细菌入侵,束手无策
当弗莱明的论文沉睡10年后,澳洲人弗洛里看到了弗莱明的心血之作。
他迅速意识到,这有可能是一项可以拯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发明;毕竟在青霉素诞生之前,人类虽然在外科医学上有了麻醉剂、消毒绷带等许多重大的发明,但在对付细菌入侵方面,即便是医生也束手无策。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有18.6万人死于疾病,是战死人员的2倍,因感染痢疾而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4.5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6个月内,伤寒从塞尔维亚夺走了15万士兵的生命。
伤口的普通感染,甚至是当今最常见的咽喉肿痛,都有可能因为无法及时杀菌,成为致人于死地的凶手。
除了士兵,细菌对于平民的杀戮也毫不手软,1918到1919年,一场肆虐的流感病毒让2200万人丧命,二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导致受伤人员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可见,这些细菌杀手往往比对面的敌人更有杀伤力。
想到这,弗洛里与另外两个科学家组成研究团队,他们对青霉素的提纯方法开始攻坚。但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研究,几经周折,他们拼尽全力提取到的青霉素只能得到一次实验的机会。
悲剧发生,却无能为力
这名病人是伦敦的警察,他的手指因为修剪花枝时被刺伤,如今伤口得到感染,发展为败血症。尽管用了大量药物,病人的症状丝毫没有好转,他高烧40.6度,已经无限接近死亡。
注射青霉素后,这名警察的状况显著好转,当注射第三天时,病人已经恢复了意识,遗憾的是,弗洛里的青霉素用完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患者再次陷入昏死状态,不幸离世。
眼前的悲剧告诉弗洛里,青霉素确实有着显著的疗效,但治疗一个成人所需要的量是一只实验鼠的3000多倍,如果没办法量产,青霉素根本无法帮助任何人,大量提纯迫在眉睫。
当时身处英国的弗洛里向英国求助,可惜英国物资极度匮乏,分身乏术;弗洛里又向美国求助,这次他终于受到了重视,数百位科学家对青霉素共同攻关。
青霉素-天价神药
直到1943年的前半年,青霉素的月产量仅有60克,能救治的病人不足百人,说青霉素的价值贵比黄金一点也不为过;
到后半年,青霉素的发展终于进入了快车道,青霉素的月产量扩大了400倍,但由于需求量很大,青霉素受到了严格的管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在1945年,青霉素的产量达到了4.7吨,这时候的青霉素价格终于降到25美元一克,一瓶青霉素可以卖到200美元。
要知道曾经的美元价值几乎跟黄金等同,最贵的时候1瓶要用1两黄金换。不少富裕家庭积累了青霉素,并将其视作黄金一样的硬通货。
青霉素,让感染不再是不治之症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二战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青霉素的大批次生产才成为了现实,盟军所有参战的医院和医疗分队都得到了充足的青霉素供应,受伤士兵也得以安然回家。
为感谢青霉素这一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钱恩、弗洛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在70多年前,青霉素是一针难求的天价神药,在黑市上进口的青霉素售价甚至能高达1根金条。
但在如今的中国,我们不仅实现了青霉素的自主生产,还把青霉素从天价干到白菜价,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
我国的青霉素是怎么发展的?国产青霉素凭借什么走向了全世界?
青霉素在新中国
当时的美国作为青霉素的第一生产国,故意将青霉素的卖价抬得很高,对于刚起步的新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高昂的巨额费用。
到了后期,青霉素的原材料都被美国严格控制,无法出口。当时的中国老百姓们几乎没有青霉素的配额,前线的战士们供货也不多。
其实在1942年,我国著名的细菌、病毒学家汤飞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牛痘疫苗、白喉疫苗等数十种的中国“疫苗之父”)就已经开始了对青霉素的研制工作,他废寝忘食的日夜奋战,竟然从团队中一名同志的发霉皮鞋上提取出标准的青霉素!
这种看起来天方夜谭、比童话还要离奇的故事却真实地发生了,这是国内首次分离出青霉素,但是问题也摆在眼前,无论怎么改进方法,我国的青霉素只有100单位/瓶,但是美国的青霉素却是5万单位/瓶,差距很大。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位专家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他就是樊庆笙。
1940年,樊庆笙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后,他意识到中国人民正在艰苦抗战,前方的将士天天流血,我们国家太需要盘尼西林了。
可惜,由于战争影响,樊庆笙由于交通受阻无法顺利归国,只能在美国的研究所工作。研究所待遇优厚,但是樊庆笙却心急如焚。
1943年,樊庆笙终于得到了报效祖国的机会,他义无反顾地辞掉研究所的工作,快马加鞭的采购了研制盘尼西林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并且想方设法的搞到了3只盘尼西林的菌种,毅然回国抗日。
1944年,樊庆笙终于冒着生命危险历尽波折,甚至飞跃越驼峰航线的喜马拉雅山,耗时半年多次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4年,樊庆笙在昆明遇到了汤飞凡。
当时的实验室条件异常艰苦,研究人员用一只破木船作为回收设备,放入湖中进行透析;没有自来水,全靠一台每天用完就要修理的锅炉;
而樊庆笙的加入让青霉素的研究有了转机,他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了很多设备,他不断地通过实验对比手中的所有菌种,用化学方法将青霉素的纯度浓缩。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青霉素达到了每毫升2万至5万牛津单位,与美国的同类产品不相上下。
直到1944年底,中国第一批5万单位一瓶的盘尼西林面世,中国终于成了世界上率先制造出盘尼西林的7个国家之一,中国也彻底结束了依赖进口青霉素的历史。
即便出现了这样的成就,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仍不满意,他们对青霉素再次进行了改良,最终利用成本更低的方法研究出了新一代青霉素,我国在生产青霉素道路上的绊脚石被彻底扫清。
曾被誉为软黄金的青霉素也随之跌落神坛,价格也因此降到了几毛钱一支,被我国“强行”降到白菜价,销量一度横扫全球90%的市场。
面对外国势力的恶意阻拦,中国靠自己的力量站了起来,不仅仅是青霉素,现在中国的多项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巅峰,想必技术垄断只会燃起中国科学家的斗志,中国必定走上伟大复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