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夏先生一直身体不错,邻居都说他是“国防身体”;但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太注意,夏先生强健的体魄也是每况愈下,最后垮掉了。
夏先生是坐着轮椅进的医院,见到我就说:“刘医生,您帮我看看,我这究竟是不是痛风?”
看着他摊开的双手上冒出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疙瘩”,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您这不仅仅是患上了痛风啊!”
脚踝红肿热痛,医生说尿酸低不是痛风而是滑膜炎
“二十来岁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身体素质好啊,那个时候哪里会说尿酸高还是尿酸低呢?”夏先生告诉我。
参加工作后,夏先生的职业还不错,加上在同一座城市的朋友和同学多,他的一日三餐开始“腐败”起来。当我问起他的日常饮食时,他脸上情不自禁地出现自豪的表情。
夏先生说:“那个时候,一天两顿啤酒,中午喝两瓶,脸不红心不跳;晚上喝更多,有时候喝一件。一般是中午吃冒菜,晚上吃火锅;我自己又喜欢吃肥肠、脑花。”
现在他知道啤酒、动物内脏都是高嘌呤食物,可当时的夏先生却不知道,也没有一丝一毫概念。直到30岁那年去达州出差,和生意伙伴吃了晚餐又吃宵夜,回到宾馆后,夏先生的脚踝突然出现红肿热痛。
夏先生也不知道这就是急性痛风发作,但还是在疼痛稍微缓解后,在附近找了个医院看病。医生查尿酸,发现他的尿酸只有384μmol/L。
他回忆当时看病的情形:“医生看完检查报告就告诉我,尿酸不高,排除了痛风。你这是滑膜炎,消炎止痛就好。”当时的医生给他开了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复方水杨酸贴。
腿上长出痛风石,无法行走的他靠母亲照顾生活起居
后来,夏先生的痛风一年也发作两三次,有朋友给他说:“你这是患上了痛风性关节炎。”
但是夏先生并不相信,他觉得是自己之前看的医生没有错,就是“滑膜炎”。所以每次疼痛来临之际,他都是吃点止痛药就疼痛止住就好。
在夏先生的印象中,痛风是“富贵病”,像自己这样平凡无奇也并不“富裕”的人,怎么可能患痛风呢?人们说痛风是“富贵病”,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痛风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引起,而高尿酸常常是因为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引起的。而实际上,痛风并不仅仅是因为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才会引起,长期饮酒尤其酗酒,长期饮用高果糖饮料,长期不注意作息等,都可能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
夏先生说:“这一两年,我的病突然发展起来,严重了不少。你看我手上、脚上、膝盖上,这些疙疙瘩瘩长出来,不仅是不好看了。”
从2015年开始,夏先生的腿上就冒出了痛风石。从外观上,已经渐渐出现了变形的情况,这让他着实有些着急,但自己都不知道患上的是什么病,也不知道该怎么治。
说起自己现在四肢都长出了痛风石,夏先生满脸惭愧:“像吃饭这些都是我母亲陪着的,说老实话,我还要她弄饭给我吃。应该是我来为她养老,现在反倒是白发人照顾黑发人。”
由于手脚活动不便,夏先生还得依靠刚退休的老母亲照顾生活起居,他自己也觉得汗颜。其实他也未曾想过,一直以来身体不错的自己会被区区一个痛风给拖垮。
尿酸正常却疼痛,不要轻易排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直到有一天,夏先生在网上看到了痛风石的图片,这才知道自己患的是痛风,而且疾病已经进展到了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阶段。
当我给他讲解了什么是痛风、痛风石、高尿酸血症后,夏先生感慨地说:“医生误我啊!”转而又问了我一句:“刘医生,为什么我当初痛风发作时,尿酸并不高呢?”
临床上,像夏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甚至有些患者拿着尿酸正常的化验单质问我:“刘医生,你不就是想赚我的银子嘛?明明我尿酸正常嘛,你还说是痛风?”实际上,消炎止痛药大同小异,对于痛风和其他关节痛来说,除了秋水仙碱不适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不少关节炎都可以用。
造成这样的误区,也与有些基层医生对于痛风的临床经验不足有关,夏先生的初诊医生就是因为他急性发作时尿酸低而判定为滑膜炎;殊不知,痛风发作时常常也会伴有滑膜炎。对于痛风与尿酸高的关系,刘医生总结的是:高尿酸血症没有症状不能诊断为痛风,痛风发作时不能以尿酸高低为唯一诊断标准。
有30%的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血尿酸正常甚至低于420μmol/L的情况,其原因主要包括:
- 尿酸盐结晶导致:痛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和滑膜,在诱因影响下导致尿酸盐结晶脱落。一部分尿酸变成尿酸盐从血液中析出来变成结晶,那么血液中的尿酸量就会出现减少的情况。
- 促肾上腺素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越严重就会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越大,从而导致脑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素也越多,而促肾上腺素可以增加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导致血尿酸短时间降低。
- 摄入的食物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由于疼痛的原因会导致食欲降低和进食量减少,那么自然摄入的嘌呤食物也会减少,从而导致尿酸生成减少。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尿酸盐结晶脱落后还来不及融入血液,尿酸排泄增多的同时尿酸生成减少,就会出现进行化验时血尿酸要比正常值偏低的情况。
现在您明白了吧?对于痛风的诊断,只有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分析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才能综合判定。简单由血尿酸高低来判定,很有可能会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