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腾讯海量技术文章,请关注腾讯云技术社区:https://cloud.tencent.com/community
导语:这是一篇力争让所有人都看懂的云计算短文。
个人介绍:Bokochai(柴大木),2015 年加入腾讯,负责 AD,DNS 等内部重要基础平台的运营。具有接近 10 年的微软技术经验,之前在微软卖过 Azure 公有云,最近从 Windows 跳到 Linux,从 Azure 跳到 Openstack,与小伙伴们一起,为 TStack 贡献力量。
云计算像自来水么?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听到云计算时,总是会听到一个比喻,说云计算像自来水,我认为这个比喻还是蛮贴切的。云计算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计算能够像电和水一样,变成一种普遍普通的资源,随时可用,唾手可得。使用云计算与我们使用自来水的情况非常类似:首先,当我们把水龙头打开的时候,水立刻就流淌出来了,这与云的快速敏捷相对应,在公有云上申请的资源一般可以在 15 分钟内就绪,这与传统的从购买服务器开始的资源准备模式简直是云泥之别。同时,需要多少水是我们自己决定的,随时可以将水龙头开大关小来满足需求,云计算的弹性伸缩与其对应,资源可以快速的按照所需扩展或缩减;最后一点,就是水费,使用多少水,就付多少水费,云计算也是一样。cpu,内存,磁盘空间,流量,以及各种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东西,统统具有一个基础定价,用掉多少资源,就付多少费用,童叟无欺。我认为,不能提供完善资源基础定价的云,都不能算做一朵优秀的云。
FaceBook如何玩转云计算
在互联网时代,想法的产生极其迅速,如何用低廉的成本快速试错,则成为制胜的关键。Facebook 就具有如此的前瞻性,在云计算发展初期就开始使用云计算的特性来节省运营成本并快速试错了。
Facebook 上有很多应用,它们一般会被先放到公有云上进行运营,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表现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动作,这样做有诸多好处:
首先,就是上线速度快,不管放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速度都一样快,他们并不需要去亚洲自建机房来承载服务,而是选择直接就近使用公有云资源。产品完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在全球发布,这种敏捷灵活在互联网时代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就是云的弹性扩展,因为没人知道这个应用到底会不会火。一般来讲,应用会面临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爆发增长后回落,并保持平稳很长一段时间,类似"开心农场",云可以发挥弹性扩展的优势,用户激增就扩容,很好的应对最火爆的那段时间,当趋于稳定后,就逐步缩容,并考虑是否把这迁移回自己的私有云上继续运营。第二种情况,就是爆发增长后,快速消亡,类似"围住神经猫",短期内异常火爆,但在几周后,就彻底消亡了,这种情况云也可以很容易的应对,火爆时扩容,消亡时关闭。第三种情况,没有什么爆发,不久直接消亡,可以参考任何一个策划失败的例子,而对于这种情况,云依旧可以应对自如,当决定终止时,直接关闭就好了。
最后,就是与弹性优势息息相关的价格,用多少资源,付多少钱,对于失败的案例,云上运营的费用极其低廉,所以使用云,给 Facebook 带来了极大的成本优势。
当今云版图
公有云
这是 2017 年的公有云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的魔力象限图:
亚马逊 AWS,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极高的敏捷性成为公有云用户最稳妥的选择。
微软 Azure,在新的 CEO 纳德拉上台后,发展更为迅猛,正在逐步缩小与亚马逊 AWS 的差距,并且其在私有云中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谷歌,正在成为第三个公有云领导者,其具有众多的数据中心,注重可移植性及创新引擎,有望在未来获得成效。
阿里云,最近一段时间,阿里云的发展势头非常凶猛,一跃成为除前三外的佼佼者,但其取得的成绩基本都在中国本土,在中国之外的市场,表现平平。
VMware,基本已经退出公有云市场,已经从最新的魔力象限中消失,但其正在与 AWS 合作,以相互取长补短的方式进军混合云市场。
私有云
VMware,以其早期的易用性和后续不断的发展,积累的大量的用户,仍旧是当今市场占有率最大的 x86 虚拟化基础设施提供商。
微软,一直在追赶 VMware,同样发展着私有云,从早期的 Azure Pack,到当今发布的大杀器 Azure Stack,其实微软一刻都没有停歇。Azure Stack 是一套直接落地的私有云产品,连接电源和网线后,只需要一个 Azure 帐号,即可完成自动化部署。
Openstack 阵营
Openstack 最大的优势在于开源以及开放性,在近几年快速崛起,成为重要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很多大厂商也在其社区贡献力量,例如腾讯自己的基于 Openstack 开发的 TStack 也正在快速成为政府及企业的私有云解决方案。
混合云
我认为,混合云的局势相对明朗,从巨头上来讲,就是 AWS VMware 对抗微软自家的 Azure Azure Pack,这将是从现在到 2018 年底非常有看头的一场对决。在国内市场,腾讯,阿里和华为在混合云发展上都已经具有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就看谁能更快的形成规模并占据主要市场。
云的发展,真是非常迅猛,大概 8,9 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微软的会议,当时微软展示了用 silverlight 写的控制面板,实现了几台服务器上虚拟机的启动,关闭,性能监控,租户网络隔离,计费等基础功能,当时微软的意思是希望合作伙伴来架设公有云,将微软的生产力工具做成软件即服务的模式,来租给客户使用。当然,在那个时候,没有合作伙伴买账,谁也不愿意去吃个螃蟹,所以微软铁了心要自己来运营公有云,这么多年过来,微软稳居第二。现在想想,当时我看到的那个异常简陋的控制面板,就是现在微软公有云的雏形,就像看着一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让人感慨不已。
云稳定么?
今年初,亚马逊和微软的公有云就接连出现故障,尤其是亚马逊那次故障,导致 Netflix 等很多网站无法访问,相关网站的程序员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发现,应用的前端在云上,数据库在云上,连管理工具也在云上,所以除了等待亚马逊恢复外,并没有什么可做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得思考一下,如果把应用放在云上,如何避免这种束手无策的情况,保证业务更高的可用性?
方案一,混合云。把前端放在公有云上,后端数据库放在自己的私有云上,当公有云宕机的时候,我可以把应用快速切换到私有云上继续提供服务。然而混合云的维护成本会变高,并且与公有云的连接,一般是公网 VPN,速度不稳定,可能会成为带宽瓶颈,为了应对这个瓶颈,部分公有云提供了直拉专线到公有云机房的方式来形成混合云,这个成本就很可怕了。
方案二,多个公有云。一个宕了不怕,还有另一个。几个月前,微软与阿里的公有云一起进行了一项测试,让两个公有云连接成一体来提供服务,测试是成功的。同样的,可以进一步提高可用率,但会增加管理和运营成本。
当然,公有云的整体可用性仍旧是非常高的,公有云一般在全球具有众多的数据中心,而出故障也仅限于一个数据中心,所以平均下来,总是能达到他们承诺的可用率。在选择时,除了重要服务需要有备用方案外,普通服务基本可以放心使用公有云。
云安全么?
很多用户在谈到公有云时,总是因为担心其安全性而进行全盘否定。而从我的观察来看,公有云的安全性远远高于自建机房或者托管计算中心。举个例子:
位于深圳的某计算中心,我之前有去过一次,其宣传材料上有列举出各种参观情况,以及接受组团参观的话语。也就是申请参观的人员可以进入机房,并进行相关的活动。与之对应的是某公有云的云计算中心,某个大客户购买了海量的云计算资源后,提出了一个额外请求,希望参观下公有云计算中心,结果遭到拒绝,理由很简单,数据中心的安全规范禁止一切参观活动,禁止无权限人员进入数据中心。
当然,我想大家都清楚,企业中总是有些数据,只能放在自己家里,这种用户就非常适合私有云或者混合云。
身边的云
本文的最后,我想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4 年前,我在山东老家买了一台康佳电视,当时各大电视厂商都在以"云电视"为卖点,买回家我立刻就开始了探索,我拿着遥控器,尝试安装一个应用商城里提供的应用,好像是 2.5M 大小的一个应用,然而点击下载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了足足有 10 分钟,才下载了一半,我叹了口气决定继续等待时,下载中断了,这就是当时康佳云电视的体验,我再也没有兴致去尝试第二次了,就仅用作普通电视来看了。2 年半前,我在做云计算售前,正好康佳电视就是客户之一,康佳其实也知道自己的云电视体验不好,已经在研究迁移至云的可行性,当时我跟团队一起,给康佳做讲解,演示,测试,协助上线,最终康佳在仅仅修改了少量代码的情况下,将云电视的后台无缝迁移到公有云上。从那一刻起,康佳的云电视,就真的成为"云电视"了,体验真的是天壤之别,当我再回老家的时候,发现电视整个系统都升级了,不管是下载软件还是做相关的一些操作,体验都极其流畅。
这就是云的神奇之处,不知不觉中,它就已经在你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