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当人们问我大连有什么好吃的,在介绍了鲍鱼海胆虾爬子一众海鲜之后,我都会补上:日本料理。
身边的日料馆子层出不穷,舶来新名词源源不断,烧鸟、刺身、寿喜锅、味噌汤、昆布、大福,不懂得一点日语都没法好好吃饭了。恰逢冬日,配上一杯暖暖的关东煮,好好探究一下也是十分有趣的。
吃过那么多日料,三十五十的定食也好,上不封顶的怀石也罢,是该懂得一点日料文化了。
一茶一饭,斑驳光影,吃喝从来不简单。
《日本味道》一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恰似一次逛日系美食博物馆的体验,史海遨游,饕餮大赏,从美味鱼虾蟹,牛马菜蔬,米面盐,到清酒咖啡。
本书作者万景路,是一位旅日作家。他用中国胃,尝遍了日本六大风味美食,鱼虾蟹鸡牛马米面盐日本酒,笔下娓娓道来的情愫,读来让人唇齿留香。
日本人爱吃鲸?吃马肉?
和牛到底牛在哪儿?
日本豆腐是不是日本的豆腐呢?
既然铁了心做个吃货,那不妨一起来做个高级吃货吧!
02
先聊聊造型精美,艳压全场的刺身拼盘吧。古时候日本人把各种鱼去鳞、皮后因难以辨清鱼的种类,所以就用竹签串上鱼皮,然后插在鱼身上以便于识别鱼的品种,于是这刺在鱼身上的竹签和鱼皮就被称作“刺身”了。
后来刺身渐渐成为生鱼片的代名词了。其实不仅仅是鱼类,很多动植物,贝类、马肉、鸡肉、竹笋、豆皮,这些制成生鱼片吃法的都可以成为刺身。
那么,日本人究竟吃不吃鲸呢?
53%的日本人表示从没吃过鲸鱼肉,关东煮里的鲸鱼皮烂糊糊的,鲸鱼鱼排、鲸鱼香肠、烤鲸鱼肉串要比刺身和熏鲸鱼肉好吃,记住了没?日本捕鲸还有个理由是要保护大家深爱的金枪鱼,怕大鱼吃小鱼嘛。
金枪鱼,这条曾经被揶揄“猫都不吃的鱼”是怎么咸鱼翻身的呢?以前没冰箱嘛,易腐体制、体大、色红,不在鲜鱼之列,风干后又味同嚼蜡,早早就被大和民族列为“下鱼”了,仅供穷人腌制食用。酱油的出现和冷藏技术的进步让金枪鱼逆袭成了“刺身王者”。
03
对了,日本牛是真的有人给它按摩,还听音乐喝啤酒吗?是的。
日本大名鼎鼎的松阪牛、神户牛、近江牛,日本三大“名牛”牛气冲天。
话说明治天皇1871年派人去欧美诸国带着课题考察一圈,发现自己的五短身材就说没有吃牛肉造成的,于是在宫中带头吃起了牛肉寿喜锅,从此人们不再唯唯诺诺地只吃素了。
1900年以后,随着引进外国牛进行杂交改良,终于形成了“黑毛和种”、“褐毛和种”、“无角和种”、“日本短角种”四大品种。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和牛”,是指这四种牛之间杂交而成的品种。
日本和牛从高到低共分为五个等级A5,A4,A3,A2,A1,只有达到A4、A5以上的才有资格使用“和牛”的标示。A5牛肉的价格昂贵了,一般售价会在1500元/斤,甚至更高。
顶级的和牛,外观纹路犹如霜降。味道香而不腻,入口即化,让全世界的食客欲罢不能。
04
说完了菜品,再来谈一谈主食。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做的米饭不好吃,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强迫症,摊手。
作为东北人,总以东北大米好吃而自豪。但是日本大米与之相比,丝毫不逊色。
除了米好,日本人做米饭也很有“仪式感”。
水和米的比例要有精确比例;不能双手搓米,会破坏营养成分;大米吸水快,所以一定要用五指快速搅拌30回,大概用时15秒。
如此种种,只有用虔诚之心烹饪大米,才能得到“米饭之神”的眷顾。
写在最后:
日本的幸村大师说:
中华料理是火,日本料理是水;中华料理讲儒,日本料理讲道。
万景路在《日本味道》中,在一签一箸间,对日本美食进行寻根溯源,揭秘了日本料理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得到启发,感受到烟火气中满满的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