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崂山绿茶多少钱一斤(崂山茶的困境)

发布者:金同林
导读哪个地方的崂山茶最好喝?今年4月初,我开车在崂山茶的几个产区转悠,碰到个茶农就跟他们聊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王哥庄、沙子口、北宅这三个区的茶农都认为自己产区的茶才是最好的。我陪着家里老人在沙子口的

哪个地方的崂山茶最好喝?

今年4月初,我开车在崂山茶的几个产区转悠,碰到个茶农就跟他们聊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王哥庄、沙子口、北宅这三个区的茶农都认为自己产区的茶才是最好的。

我陪着家里老人在沙子口的茶厂炒茶,一群沙子口的茶农都在等着自己的茶,也不知道谁先聊起了王哥庄,那简直是异口同声,从施肥、环境等方面对王哥庄的茶一顿口诛笔伐,说什么的都有,就好像是沙子口的茶沫也比王哥庄的强,其中喊得最响的一个大姨,告诉我她家茶园半亩地,土壤厚度才30厘米(正常来说茶树土壤厚度要超过1米) 。

无独有偶,在王哥庄黄山村碰见俩大姐在采茶,我说我是沙子口的,大姐们立刻大声说道:“嫩沙子口的茶叶不好哈,俺沙子口的亲戚给我送了一包,没法哈”,“对,嫩沙子口土不好,茶叶没有味。”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茶农都觉得自己家的茶叶才是最好的,其实可以理解,毕竟需要自己一年到头的耕作。

北宅的茶农也是一样,跟我说:“你去打听打听,崂山茶哪个地方的茶叶最好,就是俺北宅!”

那事实究竟是什么?

我先说几个数给大家听听:崂山目前有2万亩茶园,一万多农户,产量上,王哥庄占70%左右,沙子口占20%,剩下的10%是北宅和中韩(中韩一共几百亩地,可以忽略不算)这两个区的。

就按一万崂山茶农户算,也就是说,王哥庄有7000户、沙子口2000户,其他的1000户。

每个农户茶树品种、地理环境、管理方法、采摘标准、上水施肥等环节都有区别,那味道肯定也不一样,请问7000多王哥庄茶农,谁家能代表王哥庄?沙子口的2000户,谁家能代表沙子口?

一句话,崂山茶的种植和加工的情况,就是不集中,太分散了。

不说茶农,就连村子也代表不了产区。

就说我们村的茶,几个亲戚的茶一家一个味道,连一个村子的茶都不一样,三个产区还怎么比?

人的观念很难改变,只能用事实教育。

我老家是沙子口,从小就喝家里的茶,耳濡目染,觉得沙子口的茶就是比别的地方强,直到我喝了王哥庄几家的茶,才发现,原来人家的茶也很好,这才改变了固有的想法。

炒茶厂的师傅最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谁家的茶都炒,见的多了,喝的多了,所以他们知道一个事:好茶,不看区域,而是看这个茶农如何管理。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茶农代表不了,那茶企呢,大茶园呢?

大茶厂、品牌茶只占总产量的30%,怎么代表?

因为“散”,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无从谈起,压根就没有答案。

崂山茶发展的瓶颈,就出在这个“散”字上。

崂山茶的发展瓶颈:产量、质量都上不去

崂山茶的发展有一个先天性的问题,就是地少。

从2006年的12000亩发展到现在,全区加起来,也只有2万亩茶园,跟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狮龙云虎梅)是一样大的,全年也就1000多吨茶,所以总产值低,只有大有5个亿,品牌价值全国只能排在60多位上,说句血淋淋的现实,崂山茶和日照绿茶的排名差距每年都在拉大。

产量上不去,那质量你就得上去,走高端精品茶路线,这样茶农们的收入才能提高,品牌价值会才会更高,用茶叶振兴乡村这句口号才能落地。

问题就出在这里,现阶段,崂山茶,尤其是茶农手里的茶,质量很难上去。

崂山很多村,几乎家家都种植茶叶,但一家一户,平均仅仅只有1亩地,比如大河东、黄山村、雕龙嘴等地方,但就像我上面说的,各家管理的方式都不一样,质量也就难以保证统一,有好有坏。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我家的两亩茶园,在崂山算是多的了

管理不好的自然不必说,那些管理还不错的茶农,茶叶品质想继续提升,也难!

不漂亮 不高端

高端精品茶应该什么样?

首先是外形,其次是味道。

有人会问,难道味道不是第一位的吗?

对于高端茶来说,不是,外形的好坏才是精品茶的首要条件

明朝之前,中国人用点茶法喝茶,说白了就是把茶叶碾成粉末再冲泡,连水带茶叶一块喝了,就像日本现在的抹茶一样。点茶法喝茶相当麻烦,要用一套对应的茶具,所以普通老百姓是喝不上的。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用点茶法喝茶,工具繁多,步骤繁琐,很麻烦

但是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草根出身,打心眼里就看不起这种贵族式的喝茶方式,于是禁止点茶法,改用冲泡法喝茶,也就是把茶叶直接在壶里冲泡,只喝茶汤,不吃茶叶,这就是现在的冲泡方式。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明太祖朱元璋:“装什么装,都给我直接泡着喝!”

喝茶从此变得简单了,但如此一来,对茶叶外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枪一旗、均匀干净、外形饱满、芽头肥壮等要求都出现了。

所以到了现在,要品好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观赏。

先赏干茶。看每颗干茶是不是大小一样,也就是均匀,再看除了茶叶,有没有别的东西,比如黄片、茶梗、碎茶等等杂质,再看颜色,然后闻一闻干茶的香气。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先赏干茶

赏完了干茶,再看泡出来什么样,是不是一枪一旗(一芽一叶),是不是小芽头,芽头的大小一不一样,完不完整,泡出来肥不肥壮,所以很多人喝好茶,要用玻璃杯泡,这样看得更清楚。然后再闻一闻泡出来之后的茶叶的香气。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很多人和好茶用玻璃杯

最后才是真正品尝茶汤的味道。

所以,要做好茶,高端茶,首先要做的,是保证外形。

崂山茶的外形之殇

实话实说,绝大多数茶农自己家的茶,离精品茶的标准很远。

首先就是采摘环节。

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是采茶的主力,都是凭感觉采,为了节省时间精力,觉得芽头差不多,就都采下来,大小肯定不一,这样的茶叶泡出来,肯定大小不一。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茶农采茶,只会考虑时间,越快越好

另外崂山很多茶农不会采一芽一叶的芽头,采的都是一芽两叶。

我们家的茶,第一次采是5月4号,采了半亩小的茶园,一共一斤一两,卖给了一个网友了。人家对我们家的茶味道很满意,就是对外形不满意,于是问我能不能采一芽一叶的,而且大小要一样的,价钱高点没关系。我们家没采过,问了沙子口那边很多人,包括其他茶农和炒茶厂的老板,都说没人这么采过,不会采,炒的话也不知道怎么炒,连价格都不知道怎么定。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我们家5月4号头采的茶叶

这一点上,王哥庄那边的情况好很多,因为茶商去王哥庄收茶,很多茶农直接接触市场,可以采一芽一叶的,也有明确的价格标准,但是大小上也不能保证都一样。

然后就是炒制环节。

崂山地区的很多茶农,对扁茶有一种偏执,认为只有做成扁茶,茶叶才高档,才能卖上价去,但是扁茶对芽头的要求很高,稍微大一点,干茶就不好看了。但是茶农们不管,即使到了夏茶,还做成扁茶。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我家6月26日的夏茶打成扁茶的样子

庆幸的是很多茶农转变了自己的思路,这10年,出现了很多新的花样,芽头一旦变大,就做成如手工碧螺春、松针茶等形状,外形漂亮。不过还是以王哥庄那边几个地方的茶农为主。大多数沙子口的炒茶厂,不会加工新样式的崂山茶。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两种近10年发展起来的崂山茶样式

最后是分拣环节。

你的茶加工出来了不是就完事了,其中的杂质要去除,比如大的黄片,茶梗。这一方面茶农们都会做,拣茶是很累的工作,一拣就是一天,而且靠人工去拣,累不说,还拣不干净。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茶叶就是靠茶农自己一点一点的挑拣,费时费力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茶叶的分级,把不同大小的茶叶分类,小的分为一堆,稍微大的一堆,大的一堆,然后分别定价,而不是炒出来就都一个价。

这三个环节目前都存在不足,都要提高,但是都不是茶农自己能解决的。

举例来说:鲜叶采摘时,芽头大小确实难以控制,可以用鲜叶分拣设备来做,但价格高,需要场地,不现实。

那鲜叶分拣不了,干茶是不是可以分拣,然后分级?同样的道理,机器也很贵,也不行。

除去黄片等杂质这个工作,现在有很多南方的茶农用茶叶风选机去做,这个机器很便宜,5000到10000都有,但是崂山的茶农也没有,为啥?因为每家茶农地少,产量低,用起来价格不合算。而有的茶厂有更大更贵的筛选机器效果好,但是如果你量少了,即使给人家钱,人家也不给你用,因为量少了,开一次机成本太高。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侵删,因为地太少,就连这种5000多的风选机,崂山茶农家里也没有

都是量小惹的祸

崂山茶农平均一家只有1亩地,有的只有半亩,3分地,一年才产几斤茶?你让他用这些东西,投入这么大,他们不会舍得的。

规模化、规模化、还是规模化

崂山茶农现有的生产方式,就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品牌崂山茶,春茶可以卖到2500元以上,但是茶农的价格,连一半都不到。

我见过的很多茶农自己的崂山茶,加工出来,看上去简直惨不忍睹。

就这么点地,而大量的崂山茶加工手法差,档次上不去,其实是一种很严重的浪费。

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2000,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

这是今年我一个亲戚头采的茶,他家采的芽头小,但是太碎了,糟蹋了好茶

崂山茶的出路,必须是规模化,只有规模化之后,整合1万多茶农手里分散的资源,形成合力,才能用得起现代的制茶设备,做出高端漂亮的好茶。

其实这一点,业内人士都能看到,也做出了一些尝试,就是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通过农户,拿到符合标准的茶叶,再统一进行加工,销售。

但绝大多数茶农,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会跟公司茶厂去玩,原因很简单,我这点茶不愁卖。

崂山茶,尤其是春茶,是个稀罕物,是罕见的卖方市场,我就这点茶,亲戚朋友分一分,也就卖光了。

所以茶农们缺乏动力跟企业进行合作。

这就是问题所在。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让茶农们了解规模化之后的好处,也就是增加自身的收入,茶农才能和茶企合作,才能突破瓶颈,让崂山茶更上一层楼。

这一点,还是需要企业运用市场的手段去做,比如茶农以土地入股,统一管理,统一加工,做高端好茶。

当然这些举措还需要探索,但是不能仅依靠政府单纯的行政手段,也就是要一个政策完事了,让政府出面去解决,这不现实,因为政府不如茶企懂市场,脱离市场的行政举措,不会产生收益,那政策就没有生存空间的。

应该以各茶企为主体,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去探索相应办法,整合茶农们的资源,让崂山茶脱离原始的种植加工形式,做到高端化、精品化。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或者想法跟大家分享,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