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年轻时看别人吃大鸡腿,想吃却没得吃。而年老时口袋有大把的钱却没有一口好的牙齿,吃不动大鸡腿。这是一个老年的朋友和我说过的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
来看几组数据让人扎心了。
在我国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达97.6%,
成人85%以上患有牙周病,66%的5岁儿童患有龋齿,2万多人中有31.4%的人每天只刷一次牙;91%的人没有定期洗牙,86.4%的人做不到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也就是100个人中就只是不到3个人的口腔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要找一个没有龋齿的人那还真的不容易。而就连孩子也是100个孩子就有66个有龋齿的。我们家菁菁的表哥表弟们大多都有龋齿。
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看到很多宝宝小小年龄就已经笑不露齿,不是因为笑得好,而是因为牙齿已经烂得看不到了。
保护孩子的牙齿刻不容缓,却也是很多家长忽略的。
对于宝宝来说牙齿好有多重要
1、宝宝的牙齿不好,孩子不般不怎么配合,治疗起来更麻烦
15年10月9日北京一个四岁男孩子因为满口龋齿,家长就带儿子鹏鹏去看牙医,而家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哭着闹着的孩子被医生单独带到治疗室后没多久,鹏鹏被从后门送去抢救,之后妈妈却听到儿子鹏鹏已经去世的消息。
而最后检查死因:用于治疗中的棉球因孩子哭闹严重,不慎进入孩子的气管,导致窒息死亡。
2、宝宝牙齿不好,可能会不愿意咀嚼食物,导致食物消化不良,加重胃肠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之前有个家长和菁妈说孩子胃口不好,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孩子缺锌,后来看到孩子时,我让孩子张开嘴巴想看下孩子的舌苔,结果看到那一口烂牙我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问妈妈孩子是不是吃不了硬的东西,经常拉出来的大便都有食物的残渣。妈妈连连点头。
食物到口腔是第一个消化的关口,口腔的作用就是物理性的咀嚼,把食物弄成更小颗粒,减轻胃肠的负担,如果牙齿不好,那么口腔咀嚼的作用就会变弱,把所有的压力放到胃里面。胃只能磨不会咬,所以消化不良也是正常的,而胃消化不好,到小肠自然也没办法吸收得好,导致孩子的营养吸收不好。
我让家长第二天就再孩子去看牙医,当然前面要和孩子好好的沟通好,看牙医对于大人来说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更何况是孩子。一定要把孩子的牙齿治好。要知道乳牙坏得太严重也会影响到以后恒牙的成长。
是什么伤害了我们宝宝的牙齿
1、遗传或者是抚养人
现在大城市里的父母找保姆一定要身体健康,如果口腔有龋齿的还要先补好牙齿再上岗,因为有龋齿的人口腔会有很多致龋细菌,可能会跟着我们讲话时的口水影响到孩子。
而父母的牙齿不好,那么孩子也有可能会被遗传影响,先天牙齿就不是特别好。而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免不了口腔里的致龋菌会从大人口中进入到宝宝的口中。
2、出牙太早
很多家长看到这个问题可能都觉得非常诧异,因为家长大多都担心孩子出牙太晚。
而时不时也有家长在后台问菁妈, 孩子7个月没出牙,8个月没出牙,或者说10个月没出牙的问题,家长对于隔壁老王家的儿子长了牙齿,而自己家的一样大的儿子没长牙这件事都是非常耿耿于怀。
而菁妈经常这样安慰家长:孩子一岁前长出第一颗牙齿都是正常的,不要看那些牙齿长得早的妈妈很自豪,以后他们孩子龋齿的几率会更高。
换言之,牙齿长得太早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越小喝奶的次数就越多,加上孩子每天睡觉多,常常吃着吃着就会睡着了,一口奶还在嘴巴就进入梦乡了。
这些奶成为宝宝口腔致龋细菌的营养品,让这些细菌长得肥肥的,好有力气把宝宝的牙齿钻出洞来。导致宝宝出现龋齿。
出牙早的孩子更多要注意清洗和护理。
而只要出牙不晚出一岁都是正常的,在正常范围内晚出牙不是一件坏事。
3、不良喝奶习惯
用奶瓶太久
菁妈有职业病,每次看到一岁多两岁的孩子还含着奶瓶喝奶就忍不住说:孩子这么大可以不用奶瓶了,可以给孩子拿杯子喝奶了。
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吸吮能力强,要不就是喝母乳,要不就是吸奶嘴,随着孩子口腔肌肉群的发育越来越成熟,可以咀嚼加吞咽颗粒状的食物了。
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提到建议1岁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内只能装白水和无糖奶,用杯子或勺喂含糖液体(如甜奶、果汁、蜂蜜水等)。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
事实上很多孩子一直用奶瓶用到三岁甚至四岁,每天都还是含着奶嘴才睡的比比皆是。这些奶液天天泡着孩子那几颗乳牙,能不泡出问题来吗,致龋菌肯定吃得饱饱的有力气干活(钻洞)了。
所以孩子一岁半就要开始用杯子喝奶了。
奶瓶使用不当:
在乡下我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家:给我一个奶瓶我就可以搞掂孩子的一日三餐,而且是已经加上辅食的孩子的一日三餐。
香甜的米粉用奶瓶吸,水果吃吃就吐,把水果打成果汁用奶瓶让孩子喝,甚至给孩子喝汤,喝粥也用奶瓶。
奶瓶是方便了奶奶,也方便了口腔致龋菌的生长。
4、不良的喂养习惯
奶睡:
当孩子长牙后奶睡就会对孩子那刚刚长出来的牙齿形成很大的威胁,因为奶睡相当于含着奶入睡。当睡眠时宝宝的唾液分泌量大减,奶睡更容易导致龋齿。
给宝宝吹凉食物,甚至帮咀嚼
菁菁小时候回外公家,外公想给小菁菁吃一块肉,因为那块肉太大块了,外公居然把肉放到自己的嘴巴里,用那口大黄牙把肉撕开,再递给小菁菁......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块肉丢掉,告诉外公:大人的嘴巴怎么能帮孩子咬东西呢?不干净。当然自己的爸把女儿送出去上学,就是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外公后来也接受了,再也不用嘴巴咬东西给孩子吃了。
而很多老人家觉得用嘴巴帮宝宝吹凉食物没什么事,事实上那横飞的口水,如果拿到显微镜下就可能看到成千上万的细菌在蠕动。
保护宝宝牙齿家长这样做
1、一出生就用干净的纱布洗嘴巴
关于这一个现在还是有争议的,有些专家认为孩子的口腔粘膜太娇嫩,容易被弄伤,反而引起感染。
但是《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建议孩子一出生就用纱布洗口腔,在菁妈看来出生就洗口腔也是好处大于坏处的,当然家长要注意选择质地柔软的纱布,家长的动作要轻柔。
a:孩子的牙齿并不是出生后才长出来的,《口腔科学》中提到胚胎35天后牙胚基质形成。
宝宝的牙齿在怀孕期就已经形成了,而出生就洗嘴巴还可以摩擦下牙龈,有助于牙齿的萌出。
b:从小洗嘴巴,孩子习惯有东西在嘴巴里动,以后刷牙的难度会降……
c:洗嘴巴还可以预防宝宝鹅口疮。
2、1岁后每半年带宝宝去看一次儿童牙科
一岁孩子一岁后就已经长牙了,《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建议孩子出牙后每半年看一次牙医。而这个能做到的家长真的不多,很多家长没有这样的意识。而这个动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3、宝宝长出四颗牙齿后开始刷牙
开始用指套牙刷给孩子刷,到孩子二岁之后可以用一般的牙刷给孩子刷牙,注意不同年龄的孩子的牙刷不太一样,刷头大小和牙刷软硬度是不太一样的。
而家长注意给孩子选择合年龄段的牙刷。除了牙刷之外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牙膏。
最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漱口,最好不要吃牙膏。每次牙膏大概就是绿豆大小就可以了。
很多家长选择早上给孩子刷牙,其实比早上刷牙更重要的是晚上刷牙,因为晚上要睡觉了口水的分泌量少了,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刷牙的话更容易龋齿。
4、少喝饮料少吃糖
糖不单单指的是糖果,还有饼干,各种宝宝的小零食,还有就是饮料,几乎所有的饮料配料表中都会有蔗糖的身影。
甚至是米饭,粥,孩子吃这些食物的时候一口一口吃下去,而不是吃一口含半天,含饭也会容易导致孩子出现龋齿。
一个家长咨询菁妈说:孩子从来不吃糖,零食也少吃,为什么还会龋齿。我了解了半天后来才发现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爱含饭,吃一餐饭要吃一个小时,主要是吃一口饭要含好久。而饭里面分解后也是糖,这些糖含着口腔久了也会导致宝宝出现龋齿。
5、辅食添加要正确
大人不要在拼博的年龄选择安逸,而孩子也不要在牙齿要锻炼的年纪给孩子天天吃米糊。
比如孩子到了十个月就开始要注意给孩子添加颗粒类的食物,不要再天天吃米糊了,颗粒类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牙齿,让孩子去咀嚼,牙齿也是用进废退,用得多了孩子的口腔才会更好。
保护宝宝的牙齿健康还有一个被家长忽略却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窝沟封闭,有研究证明窝沟封闭可以有效的防止孩子龋齿。而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已经开展了近十年。这几年很多城市都开始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免费的窝沟封闭。
当然无论有没有免费的我都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儿童牙科给孩子进行牙齿的窝沟封闭。
注意以下三点:
1、在宝宝牙齿长好,而没发生龋齿时做窝沟封闭比较好
宝宝3岁左右出齐乳牙,可以在3岁-4岁之间做四颗乳磨牙的窝沟封闭,在6-7岁时孩子长出六龄牙时做这四颗第一磨牙的窝沟封闭,而孩子14岁左右长齐除了智齿之外的牙齿后把磨牙都做窝沟封闭。
2、做了窝沟封闭也不是一劳永逸
还是建议半年看一次牙医,看下窝沟封闭处有没有脱落的,要不要补的。
3、如果已经发生了表浅龋齿的话先治疗龋齿再做窝沟封闭。
我们全家牙齿都不好,而菁菁4个多月就出牙了,所以牙齿并不是太好,在4岁多时看到有一颗 牙齿有表浅的龋齿了,就去治疗并且把乳磨牙做了窝沟封闭。
有好牙才有健康,为了宝宝以后一辈子的幸福从小就要注意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