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市场迎来了震荡波动,受养殖端、屠企的剧烈博弈,其行情表现较差。从11月中旬开始就开始反复涨跌,前几天生猪“3连涨”,本以为这次上涨能一举突破8元大关,谁知如今猪价又接连走跌。
其实对市场而言,近期猪价走跌是必然的,目前市场上猪肉销量明显减少,毕竟14-18元一斤的猪肉,已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不少消费者只能放弃制作腊肉。
当然,如今猪农依旧处在盈利中,大家的压栏挺价心态依旧没有改变,接下来生猪不一定就不能突破8元大关。
01、生猪“3连跌”
截止19日,生猪均价为17.33元/kg,环比跌了0.17元,这也是生猪“3连跌”,全国多地行情均陷入了走跌状态。
如东北跌了0.1元,主流为15.8-16.2元/kg;西北跌了0.1-0.4元,主流为15.7-17.4元/kg,其中甘肃跌了0.4元;华北跌了0.1-0.2元,主流为16.1-17.2元/kg。至于为何走跌,还因北方的消费需求较差,但库存量偏多,而部分猪农也开始担忧后续行情,开始将手头的生猪卖出去。
南方跌幅更大一些,如西南跌了0.1-0.25元,主流为17.1-18.8元/kg;华东跌了0.1-0.3元,主流为17.25-18.7元/kg,其中苏皖各跌0.3元;华中跌了0.1-0.4元,主流为17.1-18.4元/kg;华南跌了0.2元,主流为16.2-19元/kg。
南方猪价走跌,其实还因近期气温回升明显,腊肉腌制意愿明显少了很多,且家庭消费也不是太多。随着走量下滑,屠企收购意愿也开始下降,猪价开始走跌。
受生猪“3连跌”的影响,猪粮比也回落至6.5:1,不过不少猪企已将成本控制在7.5元,头均利润依旧在300多元。
02、猪价涨到头了?
每年的11月中下旬开始,随着腊肉腌制工作的进行,猪价也会因此而跟着涨价。不过今年却显得比较奇怪,为何旺季猪价不旺?
1、猪肉上涨
近期猪市出现了一个怪事,那就是猪价接连下滑,但猪肉批发价却持续走高,今天已涨至24.34元/kg,也正是批发均价走高,使得市场上的零售价上涨,普遍涨至15-18元/斤,这也让猪肉的消费热情缩水,从而使得猪价无法继续上涨。
2、猪农慌了
从10月份开始,猪价就开始了走高,并快速从10.29元/kg涨至17元大关。但自从猪价涨至8元/斤以上时,猪农的惜售情绪就在增加,很多人希望涨至10元以上,不敢轻易卖出去。
然而,从11月份开始,猪价就一直没突破8元大关,且近期因屠企的压价,猪价开始走跌,这让部分猪农信心大跌,生怕接下来猪价“跳水”,开始了出售,屠企压价较为容易,因而杀跌比较重。
3、冷库出栏
在今年6-8月份时,因生猪行情低迷,不少屠企囤积大量猪肉。通常而言,这些冷库冻肉保质期为6个月,屠企为了更新猪源,也加快投放冻肉,抑制了市场猪肉行情。
而释放产能的屠企,又要急于补充猪源,但近期猪价偏高,屠企一头猪要亏上150元左右,无奈之下只能压价。
如此来看,生猪市场似乎无法再继续上涨,难道猪价涨到头了?笔者认为,短期内猪价仍会横盘,随着寒潮的来袭,再加上周末来临,以及北方多地大雾,将刺激猪肉消费,但对应的供应量减少,猪价仍有上涨的希望。
03、2个重要数据传来
如今,市场也传来了2个重要数据,对生猪行情有利好作用:
1、猪肉进口缩水
从海关数据来看,10月份进口已缩水至20万吨,其实在7月份前,猪肉进口量一直在30万吨以上。可见,猪肉进口缩水明显,1-10月份进口量为334万吨,同比滑落7.7%。
如此也表明,接下来进口肉对我国生猪市场的影响会逐步降低,这对促进猪价走高有支撑作用,毕竟接下来进入旺季,销量必然增加,随着冷库肉的不断消耗,供应也会进入偏紧状态。
2、玉米进口猛增
1-10月份累计进口2623万吨玉米,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在往年玉米进口才不过400-500万吨,配额也才720万吨。即便超过配额后,关税65%,但我国仍大量进口,这意味着玉米缺口比较大,目前缺口仍在千万吨左右。
同时,今年新玉米质量不是太好,后期涨价成必然,这也意味养猪成本加大,对支撑猪价走高有利好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接下来猪价仍有上涨的希望。11月下旬预计会震荡波动,12月份中下旬开始可能会涨至8.5-9.5元之间,大家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