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曹莉,编辑 | 小L
2015年,中通集团启动“一体八翼”全链路发展规划,即“中通快递+国际、快运、商业、云仓、航空、智能、金融、传媒”的综合物流生态建设规划。如今,中通快递凭借2021年223亿票的业务完成量,成为全球首家年业务量超过200亿的快递企业,稳居行业业务量规模第一,市场份额突破20%。
与此同时,运联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零担收入TOP30排行榜》中,中通快运以40.5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网快运第六,以652万吨的零担年货量排名第五。自2016年成立以来,中通快运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并加速向头部阵营靠近。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中通快递还是中通快运的发展历程,都上演了“后来者居上”的戏码。
2020年,中通启动“冷链”生态建设。2021年4月起,中通冷链开启全国招商加盟;7月底,正式启动全国网络运营。截至2021年年底,中通冷链全网已建立省级管理中心26个,分拨中心28个,网点280余个,服务覆盖城市超过180个;干线双温运输车辆145台,上线信息系统19个。
中通冷链的这种起网速度,也可见一斑。如今,中通冷链加入布局冷链“全国网”的行列,欲打造中国最大的仓干配一体化物流网络——“中通蓝网”。那么作为又一个“后来者”,同样的故事是否会继续上演?
1、复制“中通快递”速度?
自2021年4月以来,中通冷链开始全面布局全国的“蓝网”建设,并启动招商加盟工作。从广州出发,先后在成都、武汉、郑州、北京、南宁、泉州、山东、西安、沈阳等地展开招商加盟推介,从产地走向枢纽,一路由南向北。到2021年7月,中通蓝网按计划完成了基本结构部署,30个省管理中心基本设立完毕,全国区县覆盖率达到60%。
这种高效的布网速度,得益于中通过去多年沉淀的快递网络优势,更得益于中通冷链运营模式方面的创新。
中通冷链在延续了中通快递加盟模式核心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直营+加盟”模式,即“运营直营,经营加盟”。一方面,中通冷链将承担更多的重资产布局(如场地、车辆、运载温控对应的设备投入等);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全链路的服务品质,能够按照标准产品生产的模式进行管控。确切地说,就是既要保证管控和服务标准的持续提升,同时也要保持加盟模式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中通冷链副总裁杨帆向运联智库指出,中通冷链加盟制的核心有两个特征:一是快速规模化,二是合理的分利机制。
杨帆表示,快递网络和冷链网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面上看似模式相近,但实质上还是有差别的。快递本质上是服务供应链环节中最末端的消费物流;而冷链则是基于整个供应链的环节设计,通过改变食品生鲜传统的经销环节向零售端转化,将更细分的仓干配一体化、最后一公里纳入到整个网络建设中。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客户群体发生了改变。
十几年前,传统制造加工业的销售渠道是一种“省会经济”模式,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细分品类的专业市场。快递多年的高速发展之下,这种专业市场已经被替代掉,原产地开始走向工业化、集中化。这改变了原来的销售渠道,订单更多转向了线上,走入了新零售的板块。
而中通冷链的目标群体,就是激活传统销售向新零售转变的这一部分客户。其中,上游端趋向于中小食品加工厂、向新零售转换的大型传统客户、专业市场和港口;末端趋向于服务C端,以及新零售板块(包括连锁餐饮、生鲜超市、社区团购等)的小b客户。
第二,需求增加。
电商最早兴起的时候,售卖较多的是服装、母婴、3C类等品类,这些产品没有“再加工”的需求。而生鲜类产品不同,有很大一部分生鲜产品是需要“再加工”的。消费者希望可以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包括保障食品更新鲜、分类更精细化。比如一头牛要分部位、分等级、分不同的食用方式进行加工,消费者想要买的可能就是牛排、牛肉卷等。因此,生鲜类产品的“再加工”特点,也给冷链运输带来更多需求。
第三,冷链产品更多是标件。
过去,肉类产品的流通方式是把猪肉、羊肉用挂钩吊起来,放进车内进行运输。现在,随着市场监管趋严和行业标准的提升,肉类产品都用纸箱包装及其他标准品的包装,重量基本上都是在10-20公斤左右,有的甚至被压缩到了10公斤以下。因此,目前常态流通的标准冷链运输产品,都转向了预包装。
作为一家网络型平台企业,中通冷链共推出了六大产品,即快运产品、快递产品、云仓产品、半成品产品、商业产品以及金融产品。这六大产品也释放出了整个食品生鲜领域基于供应链的需求。
2、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依然是王道
纵观冷链物流赛道,虽然其诱人的发展态势引来不少巨头、资本及跨界者的入局,但其当前面临的痛点依旧十分明显。
随着一些付费主体的增加(奶茶店、便利店、水果店、餐饮店等),加上冷链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不愿意为昂贵的运输费用买单,降低成本成为当前冷链行业的主要趋势。
当然,这也是冷链成网的动因。只要能够在全国将自己的冷链网点铺开,才能进一步缩短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距离,最终在价格和调度上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低,区域化分布的特点,让企业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很自然地划分成“揽、仓、配”三段式服务。鉴于当前冷链体系中多个主体的存在,杨帆表示,一方面,中通冷链采用了“仓干配一体化”机制,将由多个主体组成的服务改变成全链路一体化的门到门服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客户多环节周转的损耗,还可以将原来多个主体和环节中的毛利压缩下来,释放给消费者以及生产厂家。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型冷链物流企业无法构建集约化、规模化优势,自动化发展也较为落后,冷链运输依然主要依靠人力完成,非常依赖于员工的主观判断和操作习惯。如今,冷链配套设施升级成为降低损耗率,提高食材品质的关键。中通冷链将会持续加大在数智化、自动化方面的投入,来压缩冷链物流成本。
管控成本,是中通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无论是场地,还是车辆,中通都是自建自营。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需求对资产进行改变,做合理配置。
此外,杨帆透露,目前中通冷链在全国推出了“占鲸坑、挖鲸矿”行动,其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化网络密度和广度。并预计在2022年7月底,除西藏外,全面开放全国服务网络,实现国内最大的服务广度;同时,全国对应的网络个数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增到2000个,将服务半径缩减到10公里范围以内。
伴随着市场需求扩大,行业规模的增长已成定局,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升级,市场也会逐渐走向规范。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冷链物流行业的未来值得更多的期待。而最终冷链物流行业的领跑者会花落谁家,且看市场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