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不少人就发现物价似乎有些不正常,如猪肉从往年的10元左右涨至30元/斤,很多人感慨吃不起。而到了下半年时,大葱涨至8-12元/斤,姜涨至10-15元/斤,很多人感慨葱姜吃不起。
不过今年开始,葱姜已回归正常价,其中大葱地头价一度跌至1-2毛,而生姜更是跌至今天,一亩地亏损5000元左右。猪肉价格也开始回落,从30元跌至久违的10元/斤,10月初猪肉更是普跌至6-8元/斤。
只不过,在这些物价回落的同时,又先后有其他物价为之大涨,如今年上半年鱼价集体涨60%,如今蔬菜更比肉贵,这是咋回事?下一个涨的是什么?
一、鱼价
1、先是大涨60%
从今年3月份开始,鱼价就开始上涨,4月份时普遍涨了20%以上,此时去菜市场买鱼已贵了2-3元左右。本以为这只是正常的涨跌,大家并没有当回事,可谁曾想鱼价竟涨到吃不起的地步。
5月份开始,鱼价就开始猛涨,一直涨至6月份。当时鲤鱼零售从12元涨至18元/斤,草鱼、鲤鱼从5-7元涨至13-15元/斤,黄颡鱼从15-17元涨至20-23元/斤,花鲢、胖头鱼从8元涨至15元每斤,鳊鱼从7元涨至12元/斤。
可以说,市场上各种常见的鱼都迎来了大涨,就算最便宜的白鲢也从3-4元涨至6-8元/斤,鳜鱼更是从30元涨至60-70元/斤。
此时鱼价已集体大涨60%左右,但市场消费需求逐步低迷,毕竟一条鲫鱼可以买上2-3斤猪肉,吃猪肉不香吗?
2、集体跌回正常价
就这样,随着需求减淡,从7月份开始,鱼价就开始了一波下滑,特别是到了8月份,因一场“特殊卫生事件”,使得鱼的运输受阻,再加上天热,不少鱼死在运输途中,结果鱼价加快下滑,单月下跌30%左右。
而到了9-10月份,鱼价依旧低迷,“双节”时已跌至正常水平。当然,受近期菜价走高,肉价集体大涨,鱼价也跟着走高。
目前草鱼均价已回落至5.8元/斤,而6月份时为9.5元/斤,可见确实跌了不少。市场上,草鱼零售价为7-8元/斤,尽管比往年贵上1元,但比起上半年要低上太多。
鲫鱼塘口均价为7.9元/斤,已跌回正常水平,市场零售12元左右;鲤鱼均价从9.8元/斤跌至5.5元/斤,目前零售为7-8元;黄颡鱼从12元跌至10.7元/斤,市场零售也已回到15-17元一斤。
罗非均价更是跌至4.7元/斤,牛蛙均价也已回落到6.5元/斤,比起上半年的20元/斤可谓是大跌。不过近期生鱼涨幅最猛,均价为13元/斤,环比涨18.8%,主要是供应偏紧,需求增加。
二、蔬菜
1、菜比肉贵
从10月中旬开始,菜价就开始上涨,一直涨至10月底,很多人抱怨吃不起了。如郴州一菜市场中,西蓝花一斤10元,青豆13元/斤,白菜从2元涨至4元/斤,红苋菜为10元/斤,茼蒿为13.9元/斤,丝瓜7元/斤,相比9月份菜价可谓是大涨。
郑州一市场中,菜价也不便宜,菠菜涨至15.9元/斤,苦瓜为8元/斤,豌豆尖为12元/斤,草头为11.8元/斤,四季豆为13.9元/斤,扁豆为11.9元/斤,豆角为8.9元/斤。就连土豆也涨从1.5元涨至3元,洋葱从1.2元涨至2.8元,芹菜、番茄涨至4.5元。
菜价的上涨,说到底是北方9月份雨水增多,结果蔬菜生长受损,长势不佳,以至于市场供应偏紧,结果带动了菜价的集体走高。很多人调侃猪肉比菜价还便宜,不如吃肉划算。
2、菜价开始下滑
随着蔬菜的大涨,商务部也开始了调控,组织各地政府投放储备蔬菜,以缓解市场的供应压力,稳定菜价,让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此次调控后,很多人发现菜价跌幅明显,如笔者今天去超市购物,发现菠菜已从15元跌至8元/斤,白菜从4元跌至2元/斤,豆角跌至6元/斤,扁豆跌至7元/斤,苋菜回落到7.8元/斤。
从北京新发地的批发价来看,小油菜批发价为1.5-2.5元,周环比跌了34%;平菇批发价为3-3.5元/斤,周环比跌了38%;香菜批发价为4-6元一斤,周环比跌了23%;豇豆为4-4.5元/斤,周环比跌了19%;西葫芦为1.8-2.7元/斤,周环比跌了27.42%。
不过莴笋、土豆、青皮冬瓜、尖椒仍然上涨,且涨幅较大。但相信要不了多久,全部蔬菜都会走跌。
可见,不管是什么农副产品,涨至一定程度后,其价格必然会走跌,紧接着其他东西价格再跟涨。那么,有人猜测,下一个要涨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