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红旗渠烟多少钱一包(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

发布者:刘楠
导读炎炎烈日下,数不清的施工人员在渠道上忙碌着,一声声地呼喊,一次次的劳作,在某一刻,人群中突然爆发了巨大的声响通渠啦!只见带着泥土的河水顺着渠道而下,越来越快 ,越来越快,流过了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身边。

炎炎烈日下,数不清的施工人员在渠道上忙碌着,一声声地呼喊,一次次的劳作,在某一刻,人群中突然爆发了巨大的声响:通渠啦!

只见带着泥土的河水顺着渠道而下,越来越快 ,越来越快,流过了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身边。这一刻,所有的辛苦与劳累,所有的奉献与牺牲都是值得的。而这,正是红旗渠的修建过程。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

红旗渠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克服了无数的艰辛困难,解决了数不清的难题,才与世人见面。

很多青年人可能不太熟悉红旗渠这个名字,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以及在修建时被村民不理解,甚至差点夭折的故事。

红旗渠修建的历史原因

一些河南的小伙伴可能对红旗渠不陌生,因为有一款香烟的名字就叫红旗渠,我们的父辈可能都接触过这个香烟品牌。

而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在晋,冀,豫地三省交界处,身处太行山脉,地理环境复杂,降水稀少,干旱现象十分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前,当地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自有记录以来,林州这个地方的农业生产活动就很脆弱,不仅农业用水稀少,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也无法得到保证,极度缺水。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2

古代封建社会里,当地的政府官员也带头修建了许多的水利设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地的用水情况。

但是这些水利设施影响的范围很小,不能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作用,再加上年久失修,在大旱之时无法发挥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林州市的用水问题,县委组织了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水流勘测,并且制定了修建配套水利工程的计划。

这些举措起到了缓解用水紧迫的情况,缺水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和之前修建的水利设施一样,这些都只能解燃眉之急,解决部分地区群众的用水,无法照顾到全局

时间到了1959年,林州又一次遭受到大范围的干旱,之前修建的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小型的水利工程在天灾面前太过渺小。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3

面对这种情况,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心急如焚,他迫切地想要帮助到林县的百姓群众。为了真正解决这一难题,杨贵组织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修建一条渠道,引水入林。

修建干渠,红旗渠正式确立

在会议上,杨贵对林州缺水的情况做出了详细而又真挚的报告,全县的党员干部也都认识到沟通一条渠水的重要性,因此干劲很足,从上到下都支持修建渠道。

决议通过以后,杨贵要找到一条可以引水的河流,从那里开始挖渠。可是林州境内的几条河流全部断流,根本无法完成人们的期待,无奈下,杨贵只能将目光放在林州境外。

林州靠近太行山脉,水资源本身就不发达,周边地区的地形大同小异,在大旱下随时都有断流的危险,因此,杨贵组织人手前往漳河调研,寻求解决办法。

这次调研很紧急,杨贵对漳河充满了希望。因为漳河的一条支流是流经林州的大小河流中唯一一条比较坚挺的,在大范围干旱的情况下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4

好消息很快传来,探测人员抵达山西平顺县境内的浊漳河流域,这里是漳河的源头,水流很大,水源充足,杨贵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漳河是一条可以通渠的河流。更妙的是这里的地势正好比林州要高,挖通水渠的话会很方便。唯一的缺点就是此地距离林州较远,中间的挖采可能会有困难。

一心干实事的杨贵收到消息以后,就在全县组织了会议,调动大家的智慧,对这次引漳入林灌溉工程进行研究与说明。情况已经非常紧急,全县的用水岌岌可危,在这样的危机关头,全县上下的干部群众达成了一致,统一了意见,决定将漳河作为引流的开端,修建一条贯通上下的水渠。

干部的思想工作已经做通,大致方案也确定下来,杨贵雷厉风行地开始了行动。他一边向河南省委提交请示报告,让省里知晓情况,同时希望省委能够提供帮助,并且向山西省委进行协商。另一方面,杨贵还要向林州的百姓进行通报,让他们了解政策,准备随时发动群众参与引水工程的修建。

省里很快就知晓了杨贵提出的建议,并且对这项政策一路绿灯,全程为工程保驾护航。在上报给国家部委审批之后,工程正式动工。在开工仪式上,杨贵亲自将这项伟大的引水工程命名为“红旗渠”。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5

这个响亮的名字是对时代的最好印证,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浓浓期待,在杨贵的动员下,林州上下齐心,一起奔赴这个特殊的“战场”。

开局不利,红旗渠遇到难关

杨贵在工程开始后,立刻动员全县的力量,在强大的组织号召下,第一批的施工人员奔赴太行山区,开始施工作业。这些工程人员并非专业工人,大部分只是普通的农民,从来没有接触过引水的工程。但是为了能够引水成功,他们自备干粮,志愿加入工程建设的队伍。

然而红旗渠引水工程的建设开局不利,在开始后没多久就遇到了挫折。第一个困难是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

前文介绍过,林州地处太行山脉,山林密布,各种土石堆积,当时又没有大型的机械,使用常规的挖掘手段根本无法进行作业,只能使用大当量的炸药进行爆破,同时辅以人工挖掘的手段才可进行。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6

面对这种情况,杨贵也只能号召大家注意安全,并且提供更加完善的后勤保证,除了这些手段之外,杨贵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

勉强应对完这样的困难之后,还没等他歇一口气,第二个困难很快就呈现在杨贵的面前,还是一种天灾——三年自然灾害的侵扰。

当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新中国面临着百年难得一遇的自然灾害,全国范围内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粮食产量严重不足,连带着经济水平和财政储备都要见底。这样的实际困难就近在眼前,容不得杨贵思考其他。

其实杨贵一开始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根据专家学者的判断,两头同时动工的话,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顺利通水。

杨贵听信了这样的乐观发言,所以对于自身的粮食储备以及基金储备的缺少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自己肯定可以在这些资源耗尽之前完成工程。然而工程开建后的局面还是远远超出了杨贵的估计。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7

林州政府第一批组织了将近四万人上渠工作,按照计划,后续只要投入很少的民力就能够成功。然而,这四万人摆在水渠的沿线,就像水花进入了大海一样,完全看不到踪影,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到这里,红旗渠总指挥工程师吴祖太有话说。

吴祖太在现场勘探工作,接触到了更多的实际情况,因此对施工存在的问题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吴祖太的叙述中,杨贵终于得到了第一手的情报。第一批的四万人被按照籍贯分为上百个施工团队,各自承包一段工程,相当于各自为战,修渠现场人员混乱,没有主要和突出部分,工程质量和进度全靠施工人员的自觉。

又因为这些人都是农民,缺乏专业素养,更没有统一的指挥,有很多团队的任务甚至出现了重叠,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由于事先估计错误,没有深刻认识到红旗渠工程的浩大,所以杨贵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为了弥补错误,杨贵给参与行动的百姓们进行了具体的任务划分,耐心地向他们说明各自的任务与方向,表明重要程度,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还对任务区域进行了更为细致地划分,安排具体的负责人,各个区域统一指挥,这样的混乱才慢慢解除。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8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施工区域的混乱刚消除没几天,新的问题再次出现,这次造成的影响有些大,百姓直接找上门来向杨贵告状,原因也很简单,施工影响到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根据村民的反应,施工队由于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居然漫山放炮,不仅危险极大,还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利益

同时,还是缺乏技术人员的原因,一些施工队挖错了渠线,炸坏了渠底,不得不重新整改,浪费大量时间精力不说,还破坏了耕地,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正常生产活动。

这样的告状非常明确,情况也很属实,大多集中在山西段的区域,当地的村民意见很大,要求杨贵给出一个说法。

面对村民们接连不断地告状,技术人员短缺的林州也没有更多的办法,杨贵只能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寻找更好的办法。在反复思量之后,杨贵和全体干部认识到意识到修建红旗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他们及时的转变了思维,对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9

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不打扰沿途百姓的生活,林州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是工程有缓急轻重,有的部分对整条水渠十分重要,需要立刻完成。

于是,杨贵决定集中力量先完成山西段的修建,完成那一段异地的水渠,之后再慢慢解决林州境内的水渠挖掘工作。

十年奋战,红旗渠全面竣工

杨贵清晰地认识到了面对局面的困难,做出了正确的应对,却没有办法解决现实条件的不足。

技术人员太过稀缺,物资和设备也很匮乏,山西段的修建足足花了8个月的时间,很多的人力物力都被消耗在了这段工程。在施工阶段,开始出现一些唱反调的人,一些人开始唱衰红旗渠工程,各种反对的声音蔓延开来。

恰逢此时自然灾害更加严重,中央为了稳定,在全国范围内下令禁止基础建设项目的修建,腾出精力用来恢复生产,让百姓进行生产自救。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0

这个消息传来,反对红旗渠工程的声音一下子多了起来,不少人开始不断地向杨贵提出意见,怀疑工程的正确性,施工开始停滞,不少施工地域直接前功尽弃

杨贵此时也在着急上火,此时刚好是二期工程刚刚开始的时间,不少的物资都已经开始被使用,箭到弦上不得不发,杨贵必须马上做出抉择。那些指责政府的村民没有考虑那么多,他们只见到了生活艰难,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修建水渠,完全是劳民伤财,不顾百姓死活。

这样的指责杨贵全部接受,但是他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也明白百姓的顾虑,但是从大局方面,杨贵深刻地知道修渠一刻也不能耽搁,必须一鼓作气,拿下红旗渠。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又要考虑方式方法,既要顾及到中央的指示,也要打消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少数群众的顾虑。

为了达成修建红旗渠的目标,杨贵对修渠的条件进行了冷静的考虑。三年自然灾害是很严重,全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林州也不例外。

但是林州之前几年的时间里,存下了不少的粮食,当时县里有粮,只有物资方面短缺一些,群众虽然生活困难,但还是可以克服困难,保障基本的民生生活。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1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杨贵有继续工程的底气。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杨贵清楚地知道普通百姓对疏通水渠有多么的渴望,知道大部分群众都愿意继续修渠,只不过被一些人影响到了,只要打消人们的疑虑,工程就会继续下去。

杨贵做出这个判断的缘由是他在多次到施工现场的见闻,是所到之处百姓高涨的劳动积极性,民心可用

从杨贵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也想将这条渠修完。在林州为政多年,他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他一直想要改变当地百姓缺水的命运,想要做出一些有益于百姓的事迹。

在结合了现实条件之后,也为了这样的理想,杨贵也要试一试,他下定决心继续修水渠,不停止工程进度。

随后,杨贵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用实际的数字以及情真意切的感情呼唤起百姓们继续施工的动力,下达了继续修建水渠的命令。

同时和上级政府征得了同意,并且还请求了一定的帮助,红旗渠的挖掘没有停止。在杨贵的强大魄力下,全县反对的声音瞬间消失,大家都鼓足干劲,加足马力修渠。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2

当然,中央的指示也不能不遵守,当然不能够顶风作案,于是杨贵在思考之后制定了一个非常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他首先命令整个工程不进行大范围的施工,只保留各个关键地段的进程,安排绝大多数的群众回家进行生产自救,留下了一只精干的小分队执行接下来的攻关任务,解决咽喉工程,完美的达成了既定目标。

红旗渠精神永远弘扬

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红旗渠的大小干渠以及配套设施终于完工,交付使用,红旗渠正式建成。红旗渠最终修建成功靠的是林县百姓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个被誉为中国奇迹的伟大工程,象征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永不屈服的顽强信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真实写照。

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楷模,出现了数不清的感人事迹,在这种艰苦磨砺中,红旗渠精神表现出无限的光芒。在这样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必然需要花费巨量的努力,大量的心血,需要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奔赴这一旷日持久的战场。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3

在工程投入初期,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加入进工程实施中,政府方面也投入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做出了海量的调配指挥工作。

但是那个时期整个中国都是百废俱兴的状态,政府财政并没有多少余钱,各项支出又很多,自然灾害近在眼前,政府方面所能给予的支持已经是很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雄的林县儿女没有叫苦叫累,他们积极的自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减少政府方面的支出,水渠沿线的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加入修渠的行列,不要求工资,不要求管饭,他们自带工具,自带口粮,听从党和政府的指挥,为修渠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因为物资短缺,各种修建水渠必备的物品都非常缺乏,林县儿女们在使用这些物资时非常节约,用很少的物资储备完成了巨量的工作任务。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4

同时为了开源,杨贵还专门组织了劳动管理组,派出一部分人员外出进行承包工程,用人力资源换取酬劳,以此支持修渠的部分费用,保证红旗渠的顺利进行

除了这些,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在招募施工人手的时候,有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要求加入队伍,这样的年纪和体格在民工队伍里格外引人注目。

杨贵不放心这件事,亲自赶到对方家中,劝他不要去参加劳动。可是对方母亲的态度却很坚决,一定要让儿子进入修渠队伍。

在深入交谈之后,杨贵了解到这名少年的父亲就在修渠的时候不幸牺牲了,只留下孤儿寡母,杨贵当然不会让烈士家属再陷入险地,一直不肯点头同意。

后来少年母亲说看到红旗渠的修建时他父亲的遗愿,在这样的强烈恳求下,杨贵终于同意了少年到工地修渠,在场的工人们也都心生感叹。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5

另一则事迹则是关于红旗渠项目的总工程师吴祖太。吴祖太是一名本科大学生,他明明有着光明的未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为了家乡的发展,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和大家一起修红旗渠。

当时全县的设备以及技术人员都很短缺,吴祖太一个人身兼数任,经常要做许多的工作,为了完成任务,他甚至几次拖延了自己的婚期。

为了获得最新的情报,吴祖太经常深入一线,勘测具体的环境。

在一次勘测隧道的时候,吴祖太发现隧道口突然出现了裂缝,而现场正在施工,情况有些危险,但是为了探明裂缝产生的原因,吴祖太留在了隧道中。没想到的是,隧道突然发生了坍塌,吴祖太不幸遇难,年仅27岁。

诸如此类的事迹还有很多,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在这些数不清的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下,红旗渠才能修建完成。

在当年的环境和条件下,红旗渠的修建完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中国人民的手中,这样不可能的任务还是落在了实处,化为了现实。

红旗渠的竣工成功解决了民众的用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为之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图16

从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而出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激励着人们战胜苦难,勇敢向前,至今仍然没有褪色,还在发挥着影响。

红旗渠精神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在我们的基因记忆中。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种精神,以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地拼搏奋斗,不再惧怕困难,迎难而上,不懈奋斗,书写人生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