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网络上搜索“甲钴胺”,你会得到“甲钴胺为内源性维生素B12”的信息。这一条指引,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确信,甲钴胺就是维生素B12。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既然甲钴胺其名如此高大上,为何药物销售市场上既有甲钴胺、又有维生素B12产品?这文绉绉、自作清高让人看不懂的甲钴胺,名字中到底隐藏了什么信息?
其实甲钴胺和维生素B12,并不等同于一码事,二者之间也不能互换。
甲钴胺与维生素B12
严格地说,维生素B12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从广义上,它又叫做钴胺素,是一类具有咕啉环结构的含钴化合物的总称。注意这个类字,意即不单一。该类化合物,根据结构中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分为甲钴胺、羟钴胺、氰钴胺和腺苷钴胺四种。这其中,由于氰钴胺最早被发现,且发现时恰逢B族维生素的命名排序到第十二位,故而氰钴胺常被称为维生素B12。故而,从特定含义上来说,维生素B12常常仅指氰钴胺,是B12来自食物和营养补充的主要形式。我们在销售市场购买的普通维生素B12,即为氰钴胺。
氰钴胺之后,人们陆续发现了其它三种结构类似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一致的核心结构,只在取代基团上表现出差别:甲基取代者被命名为甲钴胺,羟基取代称之为羟钴胺,连接腺苷者则叫腺苷钴胺。不过,只有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可为人体直接利用,氰钴胺和羟钴胺,需在细胞中转化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后才能发挥作用。
维生素B12有什么用?
维生素B12参与体内DNA合成和细胞代谢等多项生理活动,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遗憾的是,人类的肠道菌群虽然可以通过发酵在体内产生维生素B12,但发酵仅发生于肠道后段,而人体吸收维生素B12是依靠胃的上半部,所以,我们无法吸收自身肠道内合成的维生素B12,只能依靠动物性食物(如:鱼、贝、肉、蛋、奶等)来摄取或药物补充获得。维生素B12的缺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医学界普遍认为,它可能导致DNA和细胞代谢受损,引发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病变,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炎等。
到目前为止,该类化合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和再生,预防贫血,主要应用于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抗叶酸药引起的贫血等;
& 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可应用于神经炎、神经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常被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 促进集中注意力,增进记忆力与平衡感,主要应用于辅助改善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情绪,以及轻度认知障碍等疾病;
& 辅助肝脏疾病的治疗,如肝炎、肝硬化等;
&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食欲;
& 辅助口腔溃疡的治疗。
不要以为维生素B12缺乏一定与你无关!事实上,它的发生概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工业化国家中,一般人群维生素B12不足的发生率约达20%。而这个比例,在某些特定人群中还要更高,如糖尿病患者,其发生率接近30%。
维生素B12(钴胺素)的四种存在形式,在应用上到底有何不同?
钴胺素的市售药物,以上我们提及的四种类型,均有售卖,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欧美市场使用较多的是氰钴胺和羟钴胺,亚洲地区应用甲钴胺比较普遍,腺苷钴胺作为新型用药形式,目前临床应用尚不多见。
羟钴胺最初的应用是作为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批准为孤儿药(又称罕见药,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罕见病的药品)。目前它多应用于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普遍认为疗效优于氰钴胺,但用药剂型仅限于肌肉注射。
氰钴胺作为最早被发现和应用的维生素B12化合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的双重优势,常用作维生素B12不足时的日常补充。但应用氰钴胺片口服给药时,药物必须与胃粘膜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又称内因子)结合后,才能透过胃壁吸收入血,再经由细胞转化为可直接参与体内生化反应的甲钴胺或腺苷钴胺,方能发挥作用。所以,当人体胃肠病变、内因子缺乏时,维生素B12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常因其摄入不足而引发疾病。
因此,在应用氰钴胺时,可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限制:其一,因胃肠病变、胃酸和胃蛋白酶缺失、内因子缺乏而导致的维生素B12不足,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造血系统病变,如巨幼细胞贫血,口服普通维生素B12片(氰钴胺)是不能奏效的。只能采用注射给药的方式,确保药物有效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可利用的活性形式发挥作用;或是直接口服甲钴胺(片或胶囊),因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才是该类化合物的体内活性形式,可以直接吸收入血并为机体所利用。
其二,当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相比氰钴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对神经组织具有更好的传递性,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时更有利。因此,在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时,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应使用甲钴胺,而不是普通的维生素B12。在上述的两种情况下,普通维生素B12片(氰钴胺)与甲钴胺不可互换。
结语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B12不可或缺。但通过药物获得或过量时,亦存在过敏反应的风险,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故而,从每日膳食中合理摄入是最为安全的补给方式。重视食物的丰富多样性,注重每日饮食中鱼、贝、肉、蛋、奶与果蔬主食的合理搭配,是有效摄取营养物质的王者之道。
文末,提醒大家,维生素B12遇高温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与维生素C同用可能导致失效。所以,相关制品的保存宜置于避光、阴凉处,同时避免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
#真相来了##健康科普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