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破伤风」,对么?
作为一名创伤骨科大夫,我的患者基本都是这个病的“高危人群”。但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患者挂了号急冲冲的跑过来对我说:
“大夫,我的脚被钉子扎了,想打个破伤风针。”
可是当我问:“伤口处理了么?”,得到的回答却是:
“没事,就是扎了下,伤口都不出血了。我怕得破伤风,你就给我打个破伤风针就行了。”
可以说,绝大多数老百姓,甚至很多医生自己都认为:
「预防破伤风,最重要的是打破伤风针」,或者「只要打了破伤风针,就不会得破伤风了」。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辟谣#
当然不是!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真相是:
受伤后想预防破伤风,千万别把希望只寄托在打破伤风针上!
#真相来了#
1、什么是破伤风?
正如我在之前文章:《辟谣丨受伤超过24小时打「破伤风针」就没用了?医生:并不是这样》中写的:
所谓的「破伤风」,并不是「破了的伤口受风了」,而是一种叫「破伤风杆菌」的特殊细菌,从伤口进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特殊感染。
这个细菌(如上图)非常特殊,因为它会分泌出一种神经毒素,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和脊髓,让全身肌肉都痉挛抽搐,包括维持呼吸的肌肉。所以,一旦感染发病,患者不仅会全身肌肉抽筋极度痛苦,更可能因为呼吸受到影响而致命。
是的,尽管发病率很低,但「破伤风」的确是一种可怕且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相关数据[1,2]显示: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为30%~50% 。
2、什么是破伤风针
所谓「破伤风针」,其实是老百姓对破伤风免疫制剂的统称,主要包括两类:
(1)一类是诱导主动免疫的疫苗,叫“破伤风「类」毒素”
但这个疫苗和其它疫苗不一样。它并不是把「破伤风杆菌」灭活减毒制成的,而是把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减毒制成了疫苗。所以在注射进动物或人体后诱发主动免疫,动物或人体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对抗破伤风杆菌的,而是对抗破伤风杆菌致命的外毒素的。
所以,可以理解为:
破伤风类毒素,是让我们有对抗破伤风杆菌毒素的防御力,而并不能让我们有对抗破伤风杆菌的防御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2)另一类是紧急补救的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把前面说的「破伤风类毒素」,分别注射到马和人体,让马和人产生抗体。而后,从马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其实就是「破伤风抗毒素」;从人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其实就是「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之前要做皮试,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不用做皮试。因为前者是马血清提取的,属于异种蛋白,而后者是人体提取的是同种蛋白。
了解到这些你也就明白了:无论是「破伤风抗毒素」,还是「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也都是针对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的,并不是破伤风杆菌本身的。
(3)综上,三种破伤风免疫制剂,都不是用来对抗细菌的,而是对抗细菌分泌的外毒素的。
所以,通过(1)和(2),大家就明白了:无论是「破伤风类毒素」,还是「破伤风抗毒素」,亦或是昂贵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它们都是用来“怼”破伤风细菌分泌的外毒素的,而并不能“怼”破伤风杆菌这个细菌本身。
就好比:这三种药物,其实都相对于解毒药,可以解西毒欧阳锋给大家下的毒。但是他们并不是武器,不能攻击欧阳锋本人。
3、为什么光靠打针不行?
正如前面所说:
想根本性的预防破伤风,需要尽早的干掉“破伤风杆菌”这个罪魁祸首,而只靠打破伤风针,是无法有效预防破伤风发病的。
此外,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这些类似于“解毒剂”功能的破伤风免疫制剂,也是有会很快失效的。而同时破伤风发病也是有潜伏期的。
比如:
「破伤风抗毒素」的半衰期一般为5-7天,最短甚至10-14小时,反复注射消失得更快,最多2-3天就没用了。而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7-8天,一般为1-2周,甚至还有长达好几个月的。所以,很多时候仅在破伤风潜伏期里,「破伤风抗毒素」就已失去了有效浓度[1]。
那该怎么办呢?
4、如何有效预防破伤风?
其实,破伤风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处理伤口」。在正确有效的消毒、清创后,再配合破伤风免疫制剂的应用,才能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
实际上,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我们每个人以及所有哺乳动物的肠道里基本都有。所以这些细菌会随着粪便排泄而到泥土和自然界各处。
但是好在,这个细菌需要缺氧的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这也是为什么深的伤口更容易感染),而且我们身体对少量细菌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一般生活中表浅的不是特别脏的伤口,经过医院正规的处理(消毒清创等),很多都可以不用注射破伤风免疫制剂(在医生指导下)。
而对于伤口较深、入口较小,以及污染较重,尤其是被粪便、泥土等污染较重的伤口。最重要的一定是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伤口,而后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破伤风抗毒素,抑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但是一定记住:相较于打针,更重要的是伤口的清创处理,因为这才是真正能“干掉”破伤风杆菌的。而打破伤风针,其实只是往身体里注射破伤风外毒素的“解毒剂”。
参考文献:
1. sanford JP. Tetanus--forgotten but not gone. N Engl J Med, 1995, 332 (12):812-813.
2. Trujillo MH, Cattillo A, Espana J, et al. Impact of 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 on the prognosis of tetanus. Analysis of 641 cases. Chest, 1987, 92 (1):63-65.
3. 张维琴,景金锁. 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是免疫学的失误.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9):432.
4.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 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3): 161-167.
感谢疫苗预防专家 @卤煮疫苗的指导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