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将144:钱钧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开国将帅中,不乏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
比较著名的有“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老总和开国大将陈赓,祖辈是晚清的武将,从小就生在“武术世家”,练就了一身功夫。而徐海东、耿飚、贺炳炎、孙继先、许世友、钱钧等人,少年时的习武经历对以后的革命生涯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贺老总学的是武当功夫,贺炳炎练的是武当剑,而许世友和钱钧则师出少林。
有很多记录表明,许世友虽然在少林寺习武8年,但并没有出家,不算正式的少林弟子。而比他年长8个月的“师弟”钱钧,也是少林寺的一名“杂役”。
钱钧认为,许世友是“俗家弟子”,但“师兄”许世友认为,自己也是一名“杂役”。
钱钧,原名钱运彬,1905年5月出生于河南光山土楼乡钱家湾村。
由于家贫无力读书,钱钧6岁就给地主家放牛求一口饭吃,可地主动辄打骂,让小钱钧不堪忍受。8岁的时候,钱钧跑到湖北宣化店跟一位漆匠学手艺,可是师傅稍不如意就拳打脚踢。
钱钧一气之下,独自跑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当了一名杂役,是给寺庙做苦力的。钱钧进了少林寺第一天就大开眼界,见识了烧火的“师兄”手掌劈柴的功夫,也常常跟着练功。
此时,来自河南新县的少年许世友,已在少林寺呆了3年,干的是和钱钧差不多的杂役活。但与钱钧主要跟班练习“朱砂掌”不同,许世友样样都去学,轻功硬功都练过。
时光飞逝,一晃5年过去了。钱钧决心回到家乡找机会干事业,不辞而别回到故里。钱钧的“师兄”许世友,也在这一年离开了少林。师父见他去意已决,就将他的名字“永祥”改为“释友”,后来他嫌“释”写起来麻烦,就改成了简单一点的“仕”。
18岁的钱钧,回在家里挑起家庭重担,在山里烧炭、还学过骟马。
1925年,20岁的钱钧经人介绍,跑到汉口一家铸铁厂当翻砂工,在社会底层结识了一些进步工友,也慢慢接触到进步思想。劳动之余,钱钧非常低调,很少显露功夫。只是有一次,为了让穷弟兄们找点乐子,才露了一手。
在工友们的怂恿下,钱钧脱下满是汗渍的上衣,往地上一躺,让三个大汉站在肚子上。然后大喝一声,三个大汉像碰到弹簧一样弹了下来。工友们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欢呼声响成一片。
1927年2月,在董必武的介绍下,钱钧光荣加入组织。不久被派往光山县殷区任乡农协主席、自卫队大队长,积极准备起义。1929年4月,钱钧任游击队中队长,后任鄂豫皖边手枪队队长。
1930年3月,钱钧发现敌军一架飞机迫降在河滩,率手枪队打退几路敌军的进攻,随后将飞机拆成零件运到鄂豫皖苏区,被鄂豫皖总部命名为“列宁号”。
在鄂豫皖,钱钧作战勇敢一路升迁,也多次在战斗中负伤。
在四川、甘肃交界的一次战斗中,已是团政委的钱钧腹部中弹,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就装进一口棺材放在牛棚里准备下葬。钱钧醒过来时,听见有人说话。
原来团长正在问一位战士钱政委哪儿去了,战士回答装进棺材就要下葬。就听团长说:打开棺材,我再看一眼。于是,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团长往棺材里探身一看,钱钧正在里面眨巴眼睛。
几天以后,钱钧的伤势控制住了,团长坐在钱钧病床前,不无庆幸地说道:“老伙计,你的命可真大啊。”钱钧望望搭档,不无幽默地回答:“阎罗王不要咱,我有什么办法啊。”
1937年4月,在一次批判红四方面军南下的会上,张主席与鄂豫皖的老部下“面对面”,钱钧激动之下,到台上脱下布鞋打了张几下,张大声抗议,台下数百位干部一片惊呼。
会后,毛主席亲找张道歉,狠狠地批评了钱钧。钱钧曾任红四方面军的师参谋长、骑兵团团长,是一位中层干部。1937年9月,他被组织安排进入抗大学习。
钱钧的“师兄”许世友,态度则完全相反:他认为批判张没有错,但不能把红四的将士和张氏混为一谈。结果引发台下一片讨伐。许世友想不开,准备联络一些老部下走人。
许世友曾任红4军军长、骑兵师师长,是红四的高级干部,30多位师、团、营级干部愿意追随,想去大别山去找张才千打游击。最后时刻,许世友在红4军老搭档王建安幡然醒悟,报告了抗大保卫部。
抗大校长林彪立即带人抓捕许世友,许世友一跃上了房顶,众人拿他没办法。最后还是副校长刘伯承赶到,好说歹说把他从屋顶劝了下来。
主席胸怀宽广,不但允许许世友带枪来见,还掏心掏肺地交谈,让准备当梁山好汉的许世友心悦诚服,从此一生追随。主席对许世友循循善诱,将“许仕友”改名为“许世友”。
“仕”者,仕途也,功名利禄之心太重,“世”者,救济大众也。
在延安这段时期,钱钧认识了“师兄”许世友。钱钧问起许世友的经历,原来离开少林寺后,许世友被家里安排结了婚,生下儿子许光。第二次北伐时期,许世友参加了武昌的国民革命军独1师1团,当上了连长。1927年离队回乡,参加了11月王树声等人发动的“黄麻起义”,任红11军31师的排长。
老乡见老乡,许世友和钱钧意气相投,一见如故。
1938年5月,钱钧率先离开延安,挺进山东根据地,任鲁中抗军独1师3团副团长,山东纵队4支队2团团长,泰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开辟和巩固了泰山、鲁山抗日根据地。
1939年10月,钱钧面对日军对鲁中的大扫荡,在临朐县五井镇以弱胜强,歼灭日军130多人。战后,钱钧将日军尸体清洗裹上白布、放上宣传品,通知驻临朐日军前来收尸。
几天后,数百日军收走尸体,还留下一封感谢信,对八路军的人道深表钦佩。
不久,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许世友也到了胶东。
两位“少林弟子”为了驱逐日军共同战斗,一起迎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解放战争,许世友任华野9纵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主席称赞许世友是“了不起的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而“师弟”钱钧任鲁中9师师长、鲁中军区副司令员、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鲁中南军区司令员,也参加了潍县、莱芜、济南、淮海等一系列战役,被主席誉为“不当和尚当将军”。
1955年9月,钱钧被授予中将军衔,而“师兄”许世友战功卓著被授予上将。
1965年,钱钧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与许世友搭档,直到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两人晚年一直是好友,只是听力不济,都有些耳背,为难的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因为两个老人当面聊得热火朝天,等转身走人以后,常常问身边的人:刚才许(钱)司令都说了些什么?
每当此时,工作人员都笑得前仰后合,老人不明就里,也跟着哈哈大笑。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