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天下》周刊 史思同
编|孙月
年后刚刚开工,银保监会便发出了今年消费金融行业的首张罚单,招联消费金融被罚款近300万元。
近年来,招联金融无论是在注册资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都在稳步上升,资产规模已突破千亿,稳居业内首位。
但业务扩张的背后,却是投诉纠纷缠身、暴力催收事件频发,现又因多项违规被监管处罚,招联金融相关业务风险逐渐暴露。
涉暴力催收,招联金融频遭投诉
2月8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罚单,招联金融因“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以及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等8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处罚款290万元,处罚时间为2022年1月25日。
而招联金融回应称,相关事项源于2020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的消保检查通报,公司已按监管要求完成全部整改工作。
当时的检查通报显示,招联金融在相关宣传营销中,未明确展示其利率,同时其“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等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夸大、误导情况。
在催收方面,招联金融存在不当催收行为及对委外催收机构考核不严等问题。如对已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仍继续进行电话催收,向客户工作单位及其同事告知关于客户的逾期信息等。
除此之外,招联金融还频遭投诉。《财经天下》周刊发现,截至2022年2月9日,招联金融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高达16687条。而其中多数是关于招联金融暴力催收的内容,情形包括辱骂、恐吓威胁和泄漏隐私等。
另外,招联消费金融还多次因隐私权、名誉权纠纷而被起诉至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披露显示,相关纠纷事由多为频繁电话、短信骚扰恐吓原告用户及其家人朋友甚至公司,从而造成原告家庭/婚姻矛盾冲突、社会生活受到干扰,甚至被公司辞退等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金融2015年3月成立,是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联合注资20亿成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双方各持股50%,主要业务为向个人提供个人消费贷款,旗下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招联消费金融还曾推出过面向在校学生的消费信贷产品“零零花”,后因监管原因,该产品已经下架。
资产突破千亿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招联金融增资频频,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2017年12月,招联金融获批增资至28.59亿元,一年后再次增资至38.69亿元。2021年10月,招联金融以13.31亿元资本公积和48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直接增至100亿元,成为业内首家注册资本达百亿元的机构。
在总资产方面,招联金融也已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消费金融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机构。
事实上,2019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总资产在1000亿元以上的只有捷信金融一家。2020年捷信金融受疫情冲击,而走线上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招联金融却迎来机遇,实现了快速赶超。
2020年年底,原本位列行业第二的招联金融总资产突破千亿达1083.11亿元,超越捷信跃居榜首。截至2021年上半年,招联金融总资产已扩张至1298.4亿元,并且是唯一一家资产规模超千亿的消费金融公司。
2021年6月末,同样名列前茅的马上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为570.2亿元、520.7亿元,远远低于招联金融。
而原本一度领先的捷信金融在业绩急剧下滑后,2020年末总资产已跌破千亿,缩减至652.07亿元。2021年6月末,捷信金融总资产再缩水近半,降至377.5亿元。
与此同时,招联金融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在连年稳步增长。2016年-2020年,招联金融分别实现营收11.91亿元、41.62亿元、78.94亿元、107.40亿元和128.16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36亿元、11.89亿元、12.53亿元、14.66亿元和16.68亿元,业绩增长稳健。
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营收和净利连续增长的背后,其营收增速却明显放缓。数据显示,近四年来招联金融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72%、67%、54%和19.3%,已呈现出逐年大幅下滑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3月份,招联金融已经开始启动上市研究工作,而其能否顺利实现IPO,市场持续关注。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