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中华好诗词》第二季在台湾招募选手,各路学霸、词魁闻讯而来,踊跃报名。
其中,一名台湾精神科医生也报名参加,他靠着脑中丰富的诗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擂主宝座且一夕走红。
除了诗词冠军以外,这名台湾精神科医生还有一个罕为人知的身份。
孔繁锦一出场便带来拿手的自弹自唱,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他特别的出场方式迎来了阵阵掌声。
孔繁锦才识渊博,参加《中华好诗词》之前,他已在2013年的一档台湾猜谜栏目中拿下年度总冠军。
站在《中华好诗词》的擂台上,考的是诗词,难度更甚以往。
这位《中华好诗词》的擂主,他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孔子的第74代子孙。
孔繁锦,在海峡两岸刷新了人们对孔子后人的印象。
孔子世家开枝散叶,脉脉相传。
不过,从汉高祖12年封孔子的第8代子孙孔腾为“奉祀君”以来,孔子嫡系长孙就拥有世袭的爵位,到了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
现在,“衍圣公”身居哪里呢?千年之后,如今又是谁承袭了“衍圣公”的爵位呢?而孔子的后代又在何方呢?
台北孔庙,每年9月28日都会举行祭孔大典。在庄严肃穆的大典之上,孔子的第79代嫡孙孔垂长接过清香,虔诚膜拜。
尽管孔垂长接过了祭孔的重担,但他却丧失了“衍圣公”的爵位。
孔垂长的正式职务是“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这个职务仍旧以孔子嫡孙世袭,只是没了俸禄,也不再是贵族世家。
2009年,孔垂长已经35岁。这一年,孔德成将“奉祀官”交给了孔垂长。
孔垂长专心学习有关祭孔的大小礼仪,并且下定决心涉猎儒家学说。2009年接任“奉祀官”之后,他辞掉了在企业的工作,专心弘扬孔子文化。
虽然孔垂长已经不被称为“衍圣公”,但他仍旧担负起每年“祭孔”的主持工作。那么,谁是末代的“衍圣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孔垂长的祖父孔德成开始说起。
时间倒回至民国时期,孔德成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孔令贻就已经病重在身。
孔令贻有四个老婆,元配孙氏未曾生育,二房丰氏也没有子嗣,三房陶氏生下一子,但在3岁时不幸夭折。孔令贻索性连陶氏的侍女王宝翠也纳为小妾,王宝翠却接连生下两女。
1919年,王宝翠怀上了第三胎,也就是孔德成,但是孔令贻还来不及见上孩子一面就突然病逝。那么,一个还没有出世的娃娃是否能继承“衍圣公”的爵位呢?
孔令贻死前留下两封遗嘱,内容关乎“衍圣公”的继任者是谁。遗嘱中提到,如果生下男娃,将承袭“衍圣公”的爵位;如果生了女娃,将由合族另选“衍圣公”的继承人。
只是百年前医学科技尚不发达,王宝翠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没人敢打包票。如果是男,继承问题将迎刃而解,但若是女,恐怕将会引发孔氏族人的争嗣大战。
一旦王宝翠生的是女娃,“衍圣公”的爵位将由南五府不到10岁的男童孔德同继承。
如果这样的话,将会是孔府三房陶氏的梦魇,不但她的孔府女主人地位不保,而且全家人还得搬离孔府宅院。
陶氏出身低微,她的父亲只不过是四品官员的保定知府,再加之她又是孔令贻续弦的夫人。因此,她在孔府上下的地位自然不会很高。
嫁给孔令贻的第3年,陶氏开始掌管孔府内务,那时孔府已经入不敷出,但在陶氏的打理下仍旧井井有条。
在王宝翠肚子里的孩子临盆前,陶氏每天都烧香祷告,祈求上苍保佑王宝翠生下个男娃。此外,陶氏还在孔府内宅后院为王宝翠单独开设了一间小厨房。
其实,为了防止有人算计并暗中下毒,陶氏才特意请专人照料王宝翠的饮食起居。另外,为了万无一失,北洋政府也特派一名将军率军队驻守孔府,并重点保护产房的安全。
纵观历史,为了保护一名临产的产妇,这个保护级别可谓是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了。
民间流传,1920年正月初四,王宝翠临产,孔府将所有门户连同最威严的重光门都破例打开,准备迎接新生儿的到来。
尽管之前生过两个女娃,但这次,王宝翠生产很不顺利,折腾了几个时辰也没有生下来。
有人提议,开孔府大门还不够,还要打开正对孔庙的曲阜县城南门。这个门,只有皇帝出行或祭孔时才能打开。
全城上下无不引颈期盼,但眼看产房仍无动静,又有人出主意,说王宝翠是丫鬟出身,地位低下,必须在后堂楼的角门上挂一块“鲁班高八丈”的大木牌来提高王宝翠的地位。
据说,挂上这块木牌之后,王宝翠就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婴,取名为“孔德成”。孔德成的名字是依照孔令贻的遗言所取的。
孔德成诞生的那一天,整个曲阜城沸腾起来,但孔德成的生母王宝翠自生产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孩子,所有的事情都由陶氏一手包办。
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王宝翠在产后17天突然死亡,而陶氏则称,王宝翠的死因是她产后患上了“产褥热”而导致的。
几十年后,外界质疑孔德成三姐弟的亲生母亲王宝翠是被陶氏给毒死的,并且草草埋葬了事。
传言还指出,下毒的是陶氏的心腹孔心泉,而孔心泉在省府追查王宝翠死因时服鸦片自尽,全案因此宣告了结。
这样的说法,源自于孔德成二姐孔德懋在香港《大成》杂志刊载的回忆录。
后来,人在台湾的孔德成相当慎重地向外界发表声明,生母王宝翠并非草草入葬,后事反倒十分风光。
孔德成还表明,孔心泉其实比他的父亲孔令贻早过世,所以,孔心泉毒害王宝翠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因为王宝翠生下孔德成不久就死了,所以家族内部有人怀疑陶氏。其实,对陶氏的恶语评价主要源于那段特殊时期左的思想。
尽管王宝翠不是被他人毒害而死,但史学家也一直没有找到王宝翠的真正死因,而陶氏口中所说的因“产褥病”而亡的说法,至今让历史专家觉得蹊跷。
1920年4月20日,孔德成出生百日,孔府收到了徐世昌大总统的命令,上面写到:“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
孔德成从襁褓开始,便被抱着参加每次的祭孔典礼,即由族长代替他主祭。
到了两三岁大时,陶氏指派多位宗长不厌其烦地教导孔德成习礼。5岁那年,孔德成正式主持家祭,各项仪式都十分隆重。
千百年来,历代皇帝召见“衍圣公”都不忘叮嘱要好好读书,孔德成当然也不例外,而那个时候正是儒家思想最受冲击和挑战的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掀起了反传统与新思潮的浪涛,“吃人的礼教”、“打倒孔家店”等成为鲜明口号。这些事情,年幼的孔德成又怎会了解呢!
孔府的高墙把墙内和墙外隔成了两个世界,孔德成姐弟很难得可以迈出孔府的大门。
根据孔德成二姐孔德懋的回忆,他们三姐弟都是5岁开始上学读书。书房里正中供奉孔子牌位以及老师的大书桌,靠窗则是放三个人的小书桌和小椅子,墙上还有只大挂钟。每年开学那天,三姐弟要先给孔子牌位磕头,再给老师行礼,开始一年的读书生活。
通过孔德懋的回忆可以看出,陶氏还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因为孔令贻死后,孔德成就成为了遗腹子。虽然那个时候孔府还比较困难,但陶氏毫不吝啬地请来颇有名气的庄陔兰、王毓华等名师教育孔德成姐弟三人。
1929年,陶氏去世,9岁的孔德成开始当家,不过仍由本家孔印秋协助照料孔府内务。
1930年7月,中原大战波及到孔庙与孔府,多处毁损。
1935年1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衍圣公”的爵位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从北宋仁宗至和二年,也就是1055年孔子的第46代子孙孔宗愿被文宣公授予“衍圣公”到1935年,经历了881年后,“衍圣公”的爵位画上了一个句号。
孔德成不仅是最后一代的“衍圣公”,同时他还是第一位“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从此,孔德成彻底摘掉了王公贵族的帽子,而是当上了民国政府的重要官员。
近千年以来,虽然不乏动荡与战乱,“衍圣公”这个爵位仍然传承了32代而未间断,共有40余人袭封。
最后,“衍圣公”终究成为了历史的代名词。
当时,孔德成才15岁,但他少年老成,其穿着、谈吐、仪态都已经展现出成熟的样貌。
只是那个时候,不只是蒋介石争着“尊孔”,礼遇孔德成,就连日本人也想沾沾“衍圣公”的声望。
1935年初,日本人特地邀请孔德成赴日参加东京汤岛圣堂孔子庙落成典礼。如此复杂又险恶的政治环境,年轻的孔德成能够应付得了吗?
同年1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相关人员从北平向军委会呈报日本人可能要利用孔子后裔的情报。
日本人邀请孔德成无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利用孔德成的威望让他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象征或代表人物。
面对如此险恶的狼子野心,孔德成当然深知日本人背后的阴谋诡计,所以他果断拒绝了。
1937年,孔府完成《孔子世家谱》的修订,共分为4集108卷,全谱刊印312部,每部154册,但这些家谱还没来得及发出去,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此时,蒋介石意识到,末代皇帝溥仪已经投靠日本人,抗战因此显得有些被动。如果日本人趁机再占领曲阜,肯定也会拿孔德成来大作文章,所以蒋介石下令,务必带走孔德成,如果孔德成不走,就地枪决。
“七七事变”爆发,孔德成陷入天人交战,他才结缡一年的妻子不但怀有身孕,而且马上就要临盆,生怕一离开孔府会有闪失,但是,20师师长孙桐萱已经奉命前来,要带领孔家人撤退。
此时,孔府的家属赶紧下跪,央求留下不走,可孙桐萱却说:“在路上生孩子吧,我们也有大夫和护士,不走是不行的,这件事咱们说的不算,这关乎到民族气节的问题。”
面对孙桐萱的强势要求,孔德成会如何决定呢?
孔德成只好恭请庄陔兰、王毓华两位老师以及族叔孔令煜和孔灵叔留守。
隔天凌晨两点,孔德成摸黑叩别祖庙,和妻子孙琪方、老师吕今山以及到府才十几天的秘书李炳南等人一同上了车,孙琪方甚至连头都还没梳好就被催促着上路了。
就这样,花了整整3天,冒着被日军敌机轰炸的危险,孔德成一行人总算抵达武汉,而蒋介石得知此消息后,甚至欢喜。
孔德成不沦落在山东,不被日本人利用,对于国民政府的政权稳固有加强的作用。
到武汉之后,孔德成通过报章发表了抗日声明来支援抗战,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和文艺界的行动委员会举行了座谈会,来欢迎孔德成。
后来,武汉形势吃紧,孔德成也跟随国民政府去了重庆歌乐山。在那里,他度过了8年的抗战生涯。
抗战结束之后,1947年4月,孔德成终于回到了曲阜孔府,那一年他26岁,颇有大兴改革的决心。
1948年3月,孔德成以考察文化教育事业的名义赴美游学,这是他在抗战之初还没离开曲阜时的愿望。
只是,孔德成并不知道,他这一离开将会是永远的别离。
孔德成赴美之际,国共正在内战,国民党节节败退,孔德成的妻儿已经先一步于1948年迁往台湾台中,孔德成也在1949年2月结束了游学行程,直奔台中,再也没有回过曲阜。
1949年8月,蒋介石在困顿的战局中仍执意在广州举行孔子诞辰祭圣典礼,孔德成冒着战火抵达广州,之后的3个月又辗转重庆、成都,海南,12月16日飞抵台湾。
在历史上,各朝各代的“衍圣公”只有第48代子孙孔端友在南宋时期因为金兵大军压境而跟随高宗南迁,但是,他还有个弟弟留在曲阜守庙。
孔德成是第二位离开曲阜的“衍圣公”,尽管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再拥有“衍圣公”这个爵位了。
孔德成到了台湾之后受到蒋介石、蒋经国的重用。不过,前文中已经提到,孔家人的宿命就是要好好读书。
历代皇帝都是耳提面命要孔子的嫡孙努力学习,这一点,孔德成可以说是相当争气,那么,孔德成的两个儿子表现又如何呢?
长子孔维益获国民党特许保送进入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小儿子孔维宁大学联考落榜,竟也跟着申请保送,获准进入台湾大学就读。
在当年竞争激烈的台湾“联考”机制下,挤入大学窄门不易,民间因孔子后人“耍特权”、“走后门”的质疑声浪不断。
后来,孔维宁并未到台湾大学报到,而是去了辅仁大学中文系,这场质疑风波才得以平息。
儿子的“保送风波”并未影响孔德成的名望。在台湾,孔德成专注于教职,分别在日本及台湾讲学,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1955年,35岁的孔德成应聘到台湾大学任教,他如孔子一样将治学重心放在“礼”教上。
孔德成在台大教的课程有“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以及“金文”和“古器物学”,他还曾在1967年8月6日,复原《仪礼》并重现3千年前的结婚情景。
1990年11月,70岁的孔德成终于在两岸分隔40年后与二姐孔德懋重逢。
1988年,蒋经国病逝,台湾进入“后蒋时代”,孔家的际遇也开始出现了变化。
孔德成的“奉祀官”是有俸禄的,而且还有个“奉祀官府”,它虽然小,可也是间衙门,只是在民进党势力开始崛起之后,“奉祀官府”的预算就不断被删减。
从1999年开始,台湾方面不再编列“奉祀官府”的预算,“奉祀官府”就此走入历史。
2004年以前,在一年一度的台北孔庙祭孔大典上都可以看到孔德成的身影。尽管到了晚年,他拄着拐杖走路,但风采依旧。
也由于毕生奉献给教育,桃李满天下,许多年轻学子愿意亲近孔德成,还会找他要签名。
从明代开始,《孔子世家谱》由官方资助,必须由历代孔子嫡长孙主持续修,只是“奉祀官府”预算连年遭到删减,台湾方面也早已不管此事,最后仍靠在香港经商有成的孔德成堂弟孔德墉捐资700余万人民币,修谱工程才得以进行。
孔德成获得台湾蓝绿政治人物的敬重,只是相较大陆在全球广设孔子学院,举办世界性的儒学传播研讨会而言,台湾却对“尊孔”已不再重视,孔德成冷暖自知。
2005年开始,孔德成因为身体缘故不再出席台北祭孔大典。次年1月1日,孔德成盼到孔子第80代嫡孙孔佑仁的诞生,他在台大的课程一直上到2008年4月,体力不支才由他人代课。
2008年10月28日,孔德成病逝,享年89岁。此时,该由谁来继承“奉祀官”的身份立刻引起了讨论。
照理说,应该由孔德成长子孔维益来接任,但是孔维益英年早逝,如果是二儿子孔维宁接任,又不符合嫡孙接替的传统。
其实,孔德成心里早就有了人选。2005年8月,孔德成已经86岁,身子骨已经不像从前那么硬朗。
在病榻中,孔德成想把孔庙的公祭交给孙子孔垂长来主持,他没有直接跟孙子讲,而是通过长媳来传达。
只是孔垂长并不愿意,他认为他不是“奉祀官”,爷爷在世的时候,他也不宜主持公祭。最后,孔垂长还是被任命为“奉祀官”。
孔垂长是留学澳洲喝过洋墨水的海归,他如何体会到彰显孔学的重要性而毅然地接下这个重责大任呢?
孔垂长长得很像他的祖父孔德成,而且也和孔德成一样,全身散发着儒者风范,但孔垂长坦言,2009年接下祖父的“奉祀官”职务时一度十分抗拒。
孔垂长称,他一开始不接受的原因是因为不习惯站在别人面前讲话,尤其是面对很多媒体的采访,他就会更加排斥。
孔垂长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虽然孔德成从小受的是四书五经正统儒学教育,但他却没有要求身为长孙的孔垂长熟记这些古文经典,包括祭孔大典上的所有礼节。
2011年8月11日,孔垂长第一次踏上山东曲阜展开寻根之旅,他先到孔庙向孔子圣像祭祀致敬,也参观了孔府。
最重要的是,孔垂长来到了孔林,要看看曾祖父孔令贻的坟,这是孔德成生前最挂念的一件事。
这是孔子嫡孙在暌违一甲子之后再访故居,落叶终于归了根,孔老夫子的后代们仍然努力维系着这股传承的力量。
如今,孔垂长的长子已经13岁,“奉祀官”后继有人。对于“世袭”制度,孔垂长说他会继续传承下去。
随着时代迁徙和民族融合,孔子后代也由原来的汉族逐渐发展融合为回族、苗族、藏族等14个民族。
目前,孔子后人总数已经超过300万,那么,孔子后代分布在何方呢?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孔子后代广泛分布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东南亚、欧美各国。
根据最新修订的《孔子世家谱》,目前已经在全世界收到了120多万份孔子后人的资料,辈分最小的第83代是一个90后姑娘,名叫孔念莹,她现居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