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能换大奔吗?”我笑着问杜小亮。
临出发前,他看到我的河南行程,邀请我去他新建的葡萄园看看,我戏称能换大奔就去。他的主业是卖农资,本着示范推广的需要和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的情怀,2019年初在黄河北岸的武陟县北郭乡建了一个20亩的葡萄园种植“阳光玫瑰”,取名“郑蜜葡萄庄园”。今年是第一年结果,产量不错,穗形不错,但果粒偏小。
杜小亮面露羞愧,说:“那要看多少钱的大奔,便宜的应该可以。”他的实种面积是17亩,预计产值是30万元以上。
“你对这个园子今年的表现满意吗?”我转身问陈锦永。他俩走得很近,杜小亮还是陈锦永团队研发的针对“阳光玫瑰”的DBY调节剂的代理商,属于鱼和水的关系。
“总体能打80分吧!”陈锦永说:“除了你关注的果穗和果粒之外,我们更关注树体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节间有点长,说明第一年长得太快,导致花芽质量不好,所以果粒偏小。但在北方,第二年的亩产量能达到2000多斤,这也是不简单的。”
看来问题跟辛宏权的很相像,也是第一年过分促长。我想起辛宏权迫切想了解的不同调节剂配方的问题,于是替他向陈锦永请教。
“外源调节剂仅仅能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如果你的土壤和树体的基础没有打好,也不可能生产出好的果子。”陈锦永解释道:“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调节剂是赤霉酸+氯吡脲,或者赤霉酸+噻苯隆。用氯吡脲的果形会偏长一点,用噻苯隆的果形会偏短一点,而且果顶有沟,像个奔驰标志。”
在位于荥阳市的九如万家,我们就同时看到了两种不同调节剂处理后的“阳光玫瑰”。
用DBY产品处理后的“阳光玫瑰”果粒大而饱满,有沟,亮光度好,属于果商偏爱的产品。但从口味上讲,我更喜欢那种果形偏长的“阳光玫瑰”,工作人员端上来的“阳光玫瑰”就是采用“赤霉酸+氯吡脲”的配方,穗形很大,2斤以上,但口感确实不错,香甜不腻。
在我这两天在河南走过的葡萄园中,我最喜欢这里的“阳光玫瑰”。
九如万家建于2014年,117亩土地,4大主栽品种,其中30亩“阳光玫瑰”的产值占了全园总收入的60%~70%。2018年开始调整品种结构,从原来多品种发展的休闲采摘园转向以“阳光玫瑰”为主导的生产园。
“除了调节剂的差别,你觉得口感好主要是什么原因?”我问九如万家的女老板蔡毓新。
“建园初期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只种最好吃的葡萄’,一亩地每年施1吨鸡粪和20公斤酵素菌,坚持了7年,另外还用聚谷氨酸进行冲施。”蔡毓新介绍道:“原来我们更注重的是内涵,这两年企业定位有所调整,所以跟陈老师(陈锦永)合作,把颜值和内涵都达到最佳的状态。”
“这个园子从口感上讲是没有问题的,在河南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穗形的塑造、果粒的大小等各方面跟豫东试验站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大穗多,果粒都挤在一起,整体穗形还是不理想,不适合对接大市场。”陈锦永还提了一些解决方案。
“你对‘阳光玫瑰’对接大市场的期望价格是多少?”我继续问蔡毓新。在果园内,“阳光玫瑰”的零售价是60元/斤,最低团购价是36元/斤,但销量有限,这也是九如万家为什么要转型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期望价格是25元/斤以上。”蔡毓新说:“我们期望有定价权。”
“你知道现在市面上的‘阳光玫瑰’的价格吗?”我有点不以为然。
“我知道,据我了解是12元/斤左右。”
“像这样的果穗,果商给不到12元/斤。”陈锦永说。
“在大市场你很难有定价权的。”我提到王鹏信心满满的40粒/串的日本标准,我不看好的核心原因就是国内缺乏日本农协主导下的“定价权”。
“这个确实有点矛盾,果商只追求外观和颗粒的大小。像我今天接到5个果商的电话都是这么问我,你凭什么跟我要高价?现在市场最好的才12元/斤。我跟他说我的好吃啊!他们说他们的标准是穗形多大、颗粒多大,对口感没有什么要求,就这样。”
说完,蔡毓新询问我的意见。
“你能讲出好吃的概念吗?”我先反问道。蔡毓新指着我前面那堆果皮说:“像我们的‘阳光玫瑰’今天吃了明天还想吃,这就是好吃。”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好吃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不对比就没有伤害,所以大家都会认为自己的是最好吃的。像昨天王鹏老师形容市面上糖度只有13%~14%的‘阳光玫瑰’又酸又涩,那是站在他尝过很多高品质果的前提下评价的,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我在2016年前后特别喜欢推荐“极品水果”,像凤凰佳园的“金霞油蟠”和“紫金红1号”,还有神园的“妮娜女王”以及甜柿中的“太秋”都曾被我推荐过,但这两年再去尝这些果品,就没有先前那种惊艳的感觉。原因就是这两年好水果吃太多了。
“还有,果商对品质也是有要求的,但他们的要求是底线要求,不是你们追求的极致品质。”我继续解释道。
去年我和上海哈玛匠黄伟联合带团去日本游学的时候,就曾问过日本“阳光玫瑰”的分级标准。山梨农协把当地的“阳光玫瑰”分为5个等级,划分标准是果穗形状、果粒大小和均匀度,最高等级(特秀)要求单穗重700克以下、果粒数35~38粒、果粒重在18克以上,要求每一粒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而所有等级对糖度的要求都是18%以上,往上没有分级。
“所以,在保证品质底线要求的基础之上,果商更愿意为你的外观加价,而不愿意为你的口感加价。”
这是大市场的需求。
“你觉得河南省的‘阳光玫瑰’产业要往哪个方向走?”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陈锦永。这两天,他陪我走了4家有代表性的“阳光玫瑰”种植园,我觉得可以做一下小结。
“向南方学习,往高质量的方向走。”陈锦永应道。在他的眼里,河南省的“阳光玫瑰”在北方还行,但跟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的种植水平没法比。
虽然我是南方人,但站在河南人的角度,我觉得江浙的标杆太远,不如就近找个样板,我想起豫东试验站。在这几天走过的果园中,我觉得豫东试验站的“阳光玫瑰”在河南的起步最早,技术最成熟,在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平衡点把握得最好,无论针对大市场还是采摘园都能游刃有余。
“河南的‘阳光玫瑰’产业如果按照豫东试验站的模式来做,你觉得行不行?”我问陈锦永。
“也可以,但不能做黄色的。大市场还是需要晶莹剔透的、绿色的‘阳光玫瑰’。”陈锦永说。这一点张晓峰也提醒过,铺反光膜的种植模式仅限于采摘园。
“普通农民种阳光玫瑰,他们的方向应该怎么走?”我想起这个行业的千军万马。
“肯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果就生产什么样的果,跟着市场走。”陈锦永说:“按照目前市场的需要,还是要大穗大粒。果穗800克到1公斤,果粒至少要12克以上,能达到15~16克更好,含糖量17%以上,穗形饱满,果粒硬脆,甘甜,有没有香味不是太重要。亩产量4000斤左右,也不能太高。”
“陈老师说的这几个标准你能达到吗?”我转身问杜小亮。
“明年肯定能达到。”杜小亮说:“其实这个品质不会比做40粒/串的差多少,对95%以上的消费者来说已经不错了。我这小园子想让它盈利其实很容易的,明年亩产3500斤左右,价格……”
“别人5亩换大奔,你20亩换大奔行不行?”我给他定了一个小目标。
“没问题,明年就可以了。”杜小亮响亮地应道。
2020年9月8日
作者简介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