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叮当健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市场上市。新经济IPO注意到,这是继叮当健康于2021年6月22日递表失效之后的再次递表。二度冲刺港交所,叮当健康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疫情后营收暴增净亏损扩大
新经济IPO注意到,此次招股书叮当健康更新了2021年的财务数据。2021年,叮当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6.79亿元,同比增长65%;净亏损15.99亿元,同比增加74%。2018年-2020年,叮当快药的收入分别为5.85 亿元、12.76 亿元、22.29 亿元,净亏损则分别为1.03 亿元、2.74 亿元、9.20 亿元。
显然,叮当健康营收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亏损也在不断加大。烧钱抢市场、增收不增利的互联网平台模式再一次在叮当健康身上得到验证。
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公司主要通过线上及线下运营向用户提供即时医疗产品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叮当快药零售业务以及在线医疗问诊服务。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叮当快药服务分别录得2640万笔、4050万笔及6030万笔销售订单。同期,叮当健康在线诊疗服务分别录得220万、440万及680万次在线咨询,在线问诊业务为快药业务带来销售收益分别为2760万元、7560万元以及3.32亿元;慢病与健康管理服务为快药业务带来销售额分别为人民币2.16亿元元、515亿元及8.47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当健康平台上的注册用户达3300万名。招股书披露,叮当快药按营收计算在全国互联网健康平台中排名第三。
去年处方药销售暴增325%
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的在线诊疗服务主要为其药品零售业务服务。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叮当健康自营在线平台的在线诊疗产品的转化率分别为69.9%、68.8%及77.5%。
不过,在线上问诊部分,叮当健康2019年才通过叮当快医(海南)互联网医院取得海南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推出在线诊疗服务;线下送药方面,截至目前,叮当健康共设立348家智慧药房,覆盖中国17个城市。其中220家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重点城市。在配送方面,截至2021年底,叮当快药拥有2800多名骑手。
此外,2020年11月30日,叮当快药与仁和药业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以现金1.89亿元收购药房网45%股权。2020年12月1日,叮当快药与宏济珠海订立股份转让协议,以现金2937万元收购药房网7%股权。收购药房网提升了叮当快药销售处方药的服务能力。
招股书显示,2021年,叮当快药处方药销售收入12.29亿元,同比暴增325%,占其营收的34.5%;2021年,叮当快药非处方药销售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仅28%,占营收比例30.7%,可见,叮当快药2021年处方药收入已经超过非处方药收入。
可以对比的是,2019年-2020年,叮当快药的处方药收入分别为1.46亿元和3.78亿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为11.7%和17.1%。
叮当快药处方药销售为何暴增?这要源于监管的一纸规定。2020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时,提出网络处方药销售商应当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且保存任何电子处方的记录至少五年。
2021年4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国家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是真实且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
这被认为是打开了互联网平台销售处方药的大门。以叮当快药为代表的互联网健康平台开始发力处方药销售。然而,对于网售处方药以及如何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医疗界仍然有很多争议。
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电子处方的真实性如何确保?处方审核的目的是需要药师确认患者是否有对应的适应症,是否适宜,安全有效等。康震认为,“互联网销售处方药不应是卖处方药的模式,而是满足长期用药的处方外流调剂。”
但是,这些质疑阻碍不了叮当快药等平台在处方药零售市场上的“跑步前进”。
医生每天耗时12小时开处方?
新经济IPO注意到,叮当快药去年凭借处方药斩获12.3亿元收入,但其线上医疗服务能力却很难支撑起这一营收规模。也就是说,其处方药服务能力与其实际收入严重不匹配,其中最核心的矛盾是,叮当快药并不具备足够的医生资源为用户开具处方。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叮当快药只有16名全职医生(叮当快医(海南)互联网医院)及58名兼职医生、通过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800多名外部医生和397名药剂师。
截至2022年3月,叮当快药的医疗团队包括18名全职医生,73名兼职医生、通过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800多名外部医生,以及包括427名药师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这意味着,从2021年6月到2022年3月,三个季度时间里,叮当快药仅增加了2名全职医生、15名兼职医生和30名药剂师。
依靠这样一支兼职为主的医生队伍,叮当快药是如何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在线问诊、用药指导服务的呢?
众所周知,用户购买常规药物尚可以借助以往经验自行购买,但如果要购买处方药,则必须提供处方并经过医生问诊后开具二次处方。但在叮当快药看似庞大的医生队伍里,427名药剂师只能担任导购和处方审核的角色,能全职开处方的医生只有18名,兼职医生只有73名。根据招股书,另外800多名外部医生来自一家合作的第三方医疗机构。这些医生在日常繁重的线下门诊工作中能抽出多少时间为叮当快药的用户开处方,是个很大的疑问。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叮当快药开具处方的医生实际工作量有多大。
除了18名全职医生外,假设73名兼职医生按半天工作量,800名外部医生按1/10工作量(考虑到中国医院医生日常门诊工作量之繁重,能抽出大量时间兼职的并不多)计算,则叮当快药只有大约135名全职医生(每天能正常工作8小时、每周七天上班、8×3小时轮班那种)。
按2021年叮当健康在线诊疗服务680万次计算,平均每名医生平均提供在线诊疗次数高达50370次。假设每年医生工作日350天,每名医生平均每天在线问诊143次。按每次问诊5-10分钟计算,则每名医生平均每天工作时长高达12-24小时。
试问,叮当快药的医生都是机器人吗?
显然,这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也可持续状态。那么,唯一的解释是,叮当快药在线问诊及开药流程上大大压缩了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叮当送药为何能借助如此少的医生实现如此巨额的在线问诊服务。
那么,一个缩水版的在线问诊服务,能给用户提供负责任的诊断并开具合适的处方吗?
实测:不审核身份,10秒开处方
为了实测叮当快药的处方药服务质量,新经济IPO在叮当快药上注册了账户,选择了几种处方药尝试问诊并购买,结果显示,除了一种二级精神类药品因医生坚持要线下处方而拒绝开电子处方外,其余两种处方药物都在大约半分钟内获得了叮当快药平台医生的电子处方。
例如,在叮当快药上下单高血压处方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仁和药业生产,与叮当买药为同一最终实控人),随意输入一名非注册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后,在线医生在系统例行公事地询问是否有处方、是否有过敏反应之后,不过十几秒即开出了复诊处方,处方显示,医生所在的盖章机构为叮当快医(海南)互联网医院。
随后小编顺利下单购药。半小时后,快递已将处方药物送上门。
此外,小编在在叮当快药上尝试购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处方药洛索洛芬钠片,药品下方同样有“此为处方药,需填写问诊信息并经医生问诊开方后购买”的提示,但点击医生咨询页面窗口,同样不到半分钟即收到了叮当快医(海南)互联网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可谓神速。
从叮当快药在线问诊开处方的经历看,叮当快药提供的都是自动化模板,用户只需要手动点击确认即可,对用户之前有无线下处方仅仅例行询问,没有处方也可以在线开立,对用户身份更是不加审核,随意使用他人身份证也可以购买处方药。医生开处方基本是秒速,有的甚至不问询症状就已经将电子处方备好。
如果将监管对处方药销售的放松管制视为滥开处方、随意卖药的大机会,叮当健康恐怕是踩在了错误的红线上,将为其上市进程增添极大的不确定性。